白癜风可以喝咖啡吗 http://m.39.net/news/a_5640516.html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个字的背后都有深刻的意义,尤其是在多个字进行组合的时候,每一个字的更换都会有完全不同的含义,这也是很多老外被汉语折磨的痛苦不堪的原因。
比如常见的顺口溜:“我一把把把把住了。”
任何一个字的读音更换都会影响整句话,而在我们的日常口语中同样如此,每一个字其实都有深意,就像是上厕所和下厨房,这其中的“上”和“下”又分别代表什么呢?看完涨知识了。
古代的科学
现代人喜欢用科学来进行工作和生活,例如每天早科学作息,早睡早起,要喝够八杯水,一日三餐要规律等等,这些东西深入大家的脑海。就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而在我国古代,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也有所依据的科学,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五行八卦。
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生生不息,五行学说不仅是古代神话的一部分,在外面的生活中也十分常见。
就拿风水格局来说,古人建造房子讲究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就是根据五行学说去搭建,虽然五行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其实你背后是古人的检验,也是古代的智慧。
除了房子外,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和五行息息相关的事情,这就是涉及到古人常说的上厕所和下厨房了,为何这两个地方不说“去”呢?
厕所是较为潮湿的地方,平时又堆积着污秽之物,人想要活着,必须保持在水的上方,才能够正常呼吸。
所以古人称其为上厕所,意味着人在水的上面,而厨房是生火的地方,火是向上燃烧的,火产生的浓烟也是向上,所以人必须在火的下方才能安全,因此称之为“下厨房”。
但其实这两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属性是名词,意思是人的方位,但随着这两个词逐渐口语化,“上”和“下”也变成了动词,大家在说去厕所的的时候,就会说“我去上厕所”,意味表明要前往的位置,类似的还有上私塾、上菜市场等,这样的说法在北京等北方地区十分常见。
同理,在农村地区,除了下厨房也被当做动词外,还有下地干活等,不过在抛开五行学说之外,上厕所和下厨房也包含了古代的地位尊卑。
贵族与上厕所
我们生活在新中国,大家的生长环境也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古代乃至新中国初期,很多地方和现代完全不同。
就拿厕所来说,古代社会的厕所可是一个稀罕物,只有大家族甚至贵族才能享受,普通人的家里是没有厕所这个房间的,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房屋外另外搭建的茅房。
在没有下水道系统的年代,厕所可不是一个轻松的建筑,不仅要经常打理,还有要专门的人负责清理,所以只有有钱有权的人才能够享受到厕所,普通人就是在野外随便队伍一下。
因此古人才会称之为上厕所,以此来用“上”体现自己的身份,而普通人则是会说“我去方便一下”,社会地位一目了然。
平民与下厨房
和上厕所类似,下厨房中的“下”也是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在古代社会,厨师并不是一种高级职业,在三教九流当中属于中九流,是社会最底层的职业之一,而在大家族当中,厨房也是下人们待的地方。
大户人家的子女是不能去厨房的,尤其是男性,因此也有“君子远庖厨”的说法。
这并不是表面应该好好学习不要浪费时间在厨房,而是说厨房不是君子应该待的地方。
而在古代的建筑布局当中,厕所与厨房的位置也能体现出上和下的区别。
古代方位中以北为尊,所以我国的地图使用的是上北下南的绘画方式,例如在中国典型建筑四合院当中,厨房一般都会位于房子的南边,同时下人的宿舍等建筑也是位于南边,社会地位十分鲜明。
但厕所不同,厕所一般都会位于房屋的东边,因为厕所的味道是向上飘的,所以厕所放在东边每到就不会吹进房子当中,由此可以看出,一些流传已久的“口头禅”,其实早已包含了社会礼仪、风水等多方面的知识,每一个字都不是胡乱加上去的。
当然,关于上厕所和下厨房也有不同的说法,就拿上厕所来说,很多人表示我国古代社会当中只有平民才会去使用茅厕这种建筑,有钱人家都是在屋子里使用“马桶”(木桶)。
为了保持干净,家里会专门建造一个小方台来放置马桶,每次如厕都会上一两个台阶,然后高高地坐上去,因此才被称作上厕所。
而下厨房则是因为古代的大型房屋群当中,每个房子的高低都是不同的,最高的是堂屋,然后是正房、厢房,最低的是厨房,所以去厨房才会被称作下厨房,而且厨房的位置低,每次做好饭,饭香都会飘向高的地方。
其实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我国很多民间的讲究都是多年来生活和发展的经验,比如说北京人打招呼并不会见面说你好,也不会像外国人一样说今天天气怎么样,而是当头一句:“吃了吗您?”
这其中就是满满的智慧。
在那个时代,并没有太多的娱乐,因为普通人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活下去,尤其是在清朝晚期,普通人的生活极其艰难,吃不饱饭是常态,所以那时的人每天打招呼都是先询问饮食情况,这其中不但有对生活状态的关心,也有互相帮助的礼仪。
如果对方最近生活还算不错,就可以回复一下今天吃的什么,然后聊一些别的话题,算是正常地打招呼;如果最近生活不如意,则可以大大方方地回复一句“还没吃呢”,这时你就可以邀请对方来家里吃饭,接济一下对方,这就是古人的传统。
虽然生活的变化,我们已经完全体会不到古人的生活,所以很多生活环境也无法理解,但是这些民间的用语依旧传承了下来,并且被我们频繁利用,比如在一首儿歌当中,依旧使用着我要上学校的说法,民间用语虽然不是官方用语,但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去使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