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马武举先生为第八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论文集撰写的文章。
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我们的文化自豪,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文化自觉。
一、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豪——“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一)什么是文化——“文以载道,文以化人”
“文化”一词经常被人们提及,也是大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是“文化”,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解释。据有关专家不完全统计,有关文化的定义多达多种。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要按照人文来进行教化。
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华民族早就懂得‘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以沟通世界。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狭义的文化有几种不同的内涵。一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二是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三是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在内。例如“学文化”,指的就是学习文字和一般知识。也指用文字的能力和知识程度,如“文化水平”。一般人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这一种。而我们要研究的“文化”,则是指广义文化。
(二)什么是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传统文化是与当代文化相对而言的,它是先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
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历史相传的文化。我国过去的主流认识是以《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将传统文化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后人又为之增添蒙学。其中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年,在新文化运动达到顶点、新思潮最为高涨之际,胡适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口号,主张打破传统学术的“四部”分类,依照西方现代学术门类对国学进行分科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亦称“国学”。关于“国学”的定义,从严格意义上说,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一般认为,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根据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中华传统文化大致包括哲学、*治与法律、语言文字、史学、地理学、天文与历算、农学、饮食文化、纺织与服饰文化、居住与建筑及园林文化、交通与出行文化、中医药与养生文化、科学技术、宗教、文学、艺术、教育、*事、体育与健身文化、制度文化、民俗与节俗文化、古代器物等内容。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六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文明同文化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广义的文明就是文化,狭义的文明则是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社会状况,考古学常常会用到这个词。西方学术界判断文明形成有三个要素,就是冶金术、文字和城市。中国学术界目前判断文明社会有三个标准: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和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三是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这是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正是依据这个方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三)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能够反映中国气质、中国精神的精髓。它能够对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迪,能够对我们的治国理*提供借鉴。
思想道德资源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比如,在坚守道德底线方面,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以己度人’、‘推己及人’,‘君子忧道不忧贫’,要恪守‘良知’,做到‘俯仰无愧’。
再比如,在树立道德理想方面,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要‘止于至善’,有社会责任感,追求崇高理想和完美人格,倡导‘兼善天下’、‘利济苍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做君子、成圣贤。
我们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宝贵资源,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不断提高人们道德水平,提升人们道德境界。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二、为什么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为了赓续我们的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为了凝聚中华民族的共识;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唤醒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知道自己是谁,就要认清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知道从哪里来,就要了解历史;知道要到哪里去,就要明白自己的使命与道路。
认识传统文化,首先要了解历史。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水有源头树有根,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产生发展的历史,都有自己的精神支撑。这种精神就是文化,这种历史就是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也就是传统文化。
(二)凝聚共识,统一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文化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文化是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主要指精神成果,也就是说精神成果是文化的主题。一个人,肉体是躯壳,精神是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物质是基础,精神是灵*。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真正要站立起来,要强大起来,少不了思想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是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发展的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构成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在过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仍然有当代价值,对我们治国理*仍然有借鉴作用。
(三)增强软实力,扩大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其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搞好,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文化,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为了夯实根基,培根铸*,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打好基础。
三、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觉——“做新时代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
我们不仅要认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而且要明确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与措施。
(一)保护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文物——“延续历史文脉”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二)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
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必须要有科学态度。要理直气壮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先人传承下来的文化和道德规范,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法,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就是说,我们既不要片面地讲厚古薄今,又不要片面地讲厚今薄古,而是要本着科学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讲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不是原封不动,更不是连同糟粕全盘保留,而是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本身,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古代思想文化对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座矿藏,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分析鉴别,细选精炼,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保留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这就是扬弃,就是批判地继承,也就是推陈出新。
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精取精、去伪存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三)内容要转化,形式要创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彩。
创造性转化讲的是内容,就是在不忘本来、守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提炼其精神标识,阐发其当代价值,站在面向未来的高度,发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转化为当代人们的精神指引和精神动力。创新性发展讲的是形式,就是要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使传统文化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
作者简介
马姝媚,女,中共*员,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编辑,曾获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明日之星”、“优秀*务工作者”和团中央系统“优秀*务工作者”称号。
马武举,男,年12月生,河南新安人。高级*工师,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师,曾任中国河南驻泰王国代表处代表、*委副书记,河南省国资委副巡视员。荣获“河南省优秀思想*治工作者"、“河南省省直机关优秀*委书记”、省直机关"优秀*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现任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兼马姓委员会会长。近几年来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已发表文章数十篇,并有多篇文章获奖。
欢迎大家报名参加第八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
报到时间:年10月29日上午9:00--11:00
报到地点:老家河南家谱馆(郑州市郑东新区明理路与邢庄北街交叉口东南角河南省档案馆新馆4楼)
会议日期:年10月29至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