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又称“大吃省”,换言之,饮食文化是广东一张闪亮的名片。
确实如此,老广着拖鞋穿T恤、不追求奢侈品、不讲排场,生活上很多事情可以随意,唯独“吃”不行。这么说吧,倘若广东人口袋剩余最后一块钱,那么其中五毛钱要被吃掉。
唯美食不可辜负,是所有广东人的共识。
广东人爱吃会吃,自然而然的有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饮食文化,新鲜、清淡、精致等是省外朋友之于粤菜的印象,倘若从老广的角度看待一份菜品,最高评价之一莫过于“有镬气”。
何谓有镬气?“镬气”相当于一种无色且无形态的调味料——达到增添食物的香气的目的。
宽泛意义而言,“镬气”则烹饪的方法,尤指炒菜时,通过猛火快炒保留食材本身味道的同时,锁住水分、提升口感等。
总而言之,镬气“猴塞雷”,有镬气才能得到最挑剔的饕客群体——广东人的认可。
广东有被津津乐道的饮食文化,说及“有镬气”,不得不提“镬气十足”的大排档。
广东随处可见大排档,几张木质桌子临街而设,搭配数量不等的塑料凳子,桌子之上摆放啷碗筷的茶水壶、几把筷子则可招呼客人,最粗糙简陋的“食肆”却是广东人宵夜最喜欢的去处。
在这里,有“镬气十足”的炒田螺、干炒牛河、炒菜心、生猛海鲜……
更有无拘无束的食之幸福!
大排档不是例外,普通的家常菜,广东人也是努力追求“有镬气”。
不可否认,调料之于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的重要性,广东清淡的饮食习惯,意味着不可能如烹调川菜一般(或其他菜系)添加花椒、干辣椒、豆瓣酱、红油等,因此唯有另辟蹊径,某种意义而言,镬气是调味料的“替代品”,是喜好清淡且嘴刁的广东人摸索出的符合自己口味的烹饪技艺。
断断续续和大家分享过不少广东文化,“文化”当然包括广东饮食文化。广东人追求食材烹调时的“镬气”,意义上与四川人、湖南人嗜辣无异,这是长此以往积累的饮食习惯,为什么少了“镬气”的一份炒菜,在广东人看来是不合格的?为什么“有镬气”是广东人作为评价食物优劣的标准?才识浅薄,解释不清,而我始终觉得答案并非那么重要。
当广东人一边吃着干炒牛河,一边说:“有镬气。”“有镬气”看似泛泛,实为一种默契——饕客与大厨双方心照不宣清楚之于美食的最高评价,这一句“有镬气”的意义在于广东厨子因被赞许倍感欣慰,而顾客又吃得满意、幸福,足矣。
关于饮食,最无聊的话题当属“哪个地方排名第一”,身为广东人的我无法理解北方人一口面一口大蒜的行为,也接受不了西南人重油重辣的饮食习惯,我相信,他们对于广东的白切鸡、清蒸鱼也是同样的态度。“相互看不惯”改变不了根深蒂固的饮食文化,也没有改变的意义。
轻率地认为饮食文化有第一是悲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拥有一致的口味更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