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谣言止于智者新冠疫苗你真的了解吗 [复制链接]

1#

今天听到一些不愿意打疫苗的一些其他的原因,对此我也表示很疑惑,他们不愿意打的原因有这么几个:第一、有些人觉得要付钱的东西才有保障,免费的东西没有保障。第二、有部分人认为疫苗还没有试验成功,我们都是小白鼠。第三、有些人害怕本来身体没什么问题打完之后身体出现问题。

随着人们对新冠疫苗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愿意接种新冠疫苗的人越来越多。要接种新冠疫苗?以下这五类人群要注意!

一、高血压患者

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或)药物治疗,血压低于/90mmHg,可以正常接种,接种后不要紧张,调整好睡眠。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建议暂缓接种,待血压控制在收缩压<mmHg,且舒张压<mmHg时,可以进行接种。

二、糖尿病患者

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13.9mmol/L,可以正常接种新冠疫苗。目前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或患有上述急症并发症痊愈未满2周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暂缓接种。具体情况,谨遵医嘱。

三、孕妇

1、目前关于孕妇使用疫苗的系统研究数据还比较少。从慎重角度考虑,专家建议孕妇暂且不要接种疫苗。

2、如果出现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疫苗的情况,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不建议仅因接种新冠病*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

四、有过敏史的患者

依据新冠疫苗说明书中的禁忌: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不得接种。因此,有过敏史的患者要考虑过敏体质的严重程度,按照临床医师的医嘱决定要不要接种。

五、甲状腺患者

根据甲状腺疾病的分类与特点,甲状腺患者接种新冠疫苗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已经诊断并服用稳定剂量左甲状腺素(优甲乐)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以进行接种。

2、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TSH10uIU/mL,且T3、T4低于正常值时,建议暂缓接种。

3、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亢性突眼患者,建议暂缓接种。

4、正在服用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左甲状腺素(优甲乐)或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赛治、他巴唑)、丙硫氧嘧啶,不作为疫苗接种的禁忌。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可能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本疫苗目前尚未监测到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基于科学性和严谨性需要说明,与其他任何疫苗一样,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一般反应,如接种部位酸胀、红肿、疼痛、瘙痒等;极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处理,2-3天后大多可自行恢复。

接种疫苗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不代表疫苗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存在问题,由于疫苗由病原微生物构成,其特异性属性有可能诱发过敏性反应,这是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特殊产品的特性之一,应予以科学认知。

具体以疫苗说明书为准。

谣言1

近日,有消息称新冠病*疫苗5月要收费。

真相:新冠病*疫苗全民免费接种,个人不承担成本和接种费用。在居民知情、自愿情况下,接种费用都将由医保基金和财*共同负担。

谣言2

首剂接种后2到3周内必须接种第二剂,晚了就前功尽弃。

真相:根据新版的新冠病*疫苗接种指南,对于新冠病*灭活疫苗来说,3周到8周内接种第二剂即可。而且,第一剂接种完后,即可产生保护抗体,第二剂接种时间不影响第一剂的效果。

谣言3

网上有言论称“通过疾病获得免疫比通过疫苗获得免疫好”。

真相:通过天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类似,但疫苗一般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受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

谣言4

打新冠病*疫苗前吃好饭喝足水,能避免不良反应。

真相:疫苗的不良反应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人体的个体差异有关,与饮食无关。但专家也建议,尽量避免空腹接种疫苗,主要是避免出现低血糖症状。

谣言5

打完新冠病*疫苗后,喝毫升的水,能避免不良反应。

真相:适量喝水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前提,但与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无直接关系。短时间内过量喝水,容易导致机体不适。

谣言6

打完新冠病*疫苗后,不能运动,否则会降低机体免疫力。

真相:打完疫苗后可适度运动,不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不过,建议避免剧烈运动,这是为了防止因运动过度而让身体不适。

谣言7

打完新冠病*疫苗后,一周内不能喝酒、喝咖啡、喝茶,不能吃海鲜、牛肉等。

真相:接种疫苗与饮食没有直接的关系,无论接种前还是接种后,都可正常饮食。专家建议,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避免饮酒,避免吃平常就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谣言8

新冠病*变异了,疫苗可能是白打了。

真相:从全球对新冠病*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变异会使现有的疫苗失效。虽然病*一直在变异,但到目前为止,它的临床特性并没有改变。

目前科学家发现,国产疫苗对部分国外变异新冠病*仍有效果,即使预防轻症的保护效力有所降低,但预防重症的保护效力仍旧比较高。

总之,病*变异是正常现象,不能因为病*变异,就对疫苗接种没有信心。

谣言9

疫苗接种后,保护期只有半年。

真相:目前只有半年的疫苗接种后数据,而不是“只能保护半年”。

国家卫健委近日公布,目前通过接种者抗体水平监测,大概是6个月以上。这是目前监测到的抗体水平时间,不代表免疫只有这些时间,并且,抗体也不是唯一衡量疫苗保护的指标。

专家特别指出,目前关于疫苗的免疫持续性研究还在持续观察中。而针对率先接种过疫苗的“先锋队”研究发现,接种者目前已经获得了9个月的抗体监测数据。专家们也在继续加强监测,疫苗更长期的保持效果需要做进一步观察。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从官方渠道获取正规信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