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时代发展同行为百姓餐桌护航简述我国 [复制链接]

1#

本文原标题:《与时代发展同行为百姓餐桌护航——简述我国食品安全工作近年发展历程》

岳倩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

我报对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发展进行简要回顾。

食品安全问题备受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对食品安全工作不断提出新要求,提出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工作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更加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最严”的新要求,食品安全治理新政不断推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年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年1月初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要坚持“四个最严”,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是底线要求。安全农产品和食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但归根到底是产出来的,要加强源头治理,健全监管体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李克强总理也多次作出批示,强调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着力提高监管效能,落实最严格的全程监管,推动食品安全形势持续改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为统领,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年5月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成为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食品安全工作纲领性文件。两份重要文件的陆续发布,再次彰显了党中央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决心。

在今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前夕,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国务委员王勇赴国务院食安办专题座谈食品安全工作,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今年6月18日,王勇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时强调,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共筑维护食品安全的坚强防线。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主任、市场监管总局局长肖亚庆在发言中指出,要通过宣传周活动,强监管、守底线、防风险、保安全,着力加强监管执法,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着力强化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防范化解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6月17日,肖亚庆在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审评中心(国家中药品种保护评审委员会)进行调研,强调要把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切实落实到食品审评实践中。

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经历了从以“食品卫生”管理向“食品安全”管理的转变。

在年之前,在我国颁布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法律法规中,使用的都是“食品卫生”的概念。

国务院转发卫生部、商业部等五部委共同发布的《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标志着我国食品卫生管理从空白向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年10月30日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通过我国第一部食品卫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年9月1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3号)颁布,“食品安全”的概念才被广为使用。

年2月28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通过《食品安全法》,并于当年6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年4月24日

该法被重新修订。从法理理念上看,这次修订实现了从“食品卫生”管理向“食品安全”管理的转变。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颇有重典治乱的特点,比如加大对各类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包括以刑事责任为先、最高处罚30倍、增加行政拘留、5年市场禁入、多次违法吊销许可证、网购食品出问题网站赔偿损失、惩罚性赔偿最低元、确立首负责任制等。

年12月29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对《食品安全法》作了修正。作为一部保证食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法典,新法无论是对食品监管,还是食品行业发展及消费者的饮食安全,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制化进程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

年6月28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通知;

年2月14日

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国发〔〕12号)。

年10月1日起

《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正式实施;

年1月1日起

《网络餐饮服务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等。

法制法规的落地实施,推动了行业相关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管理法规

年,国务院发布《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首次提出“食品卫生标准”概念

年,在我国第一个食品卫生领域的行政法规《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中被首次提出。

《标准化管理条例》

年,国务院颁布《标准化管理条例》,并于年成立国家技术监督局,以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

年,《标准化法》正式实施后,我国标准化工作开始走向依法管理的快车道。随着《食品卫生管理条例》《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食品标准也在不断地出台和完善。

监管从分段监管到联合共治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经历了从多部门分段式监管到多部门联合全过程监管的转变。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对农业、质检、卫生、工商、食品药品、发展改革和商务等部门的职责进行了划分,形成了“多部门分段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这种监管体制的好处在于,职责简单而明确,有利于各司其职;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容易造成多头执法或是监管链条断裂。

年2月6日

按照《食品安全法》(年)规定,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主要职责是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工作,提出重大监管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年3月22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设立)更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结束了“九龙治水”的局面。

年3月13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这既标志着市场监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使食品安全监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储藏、流通直至餐饮环节的全过程严格监管机制得以建立,有利于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法治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监管部门和相关事权的调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范围和体制也不断变化,由最初仅限事后消费环节的食品卫生管理,逐步转向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从“粮食安全,解决温饱”,到“粮食安全,解决温饱,逐步保障食品安全”,再到“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从更多侧重消费环节,到侧重生产、加工环节,再到侧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与消费一体化的监管模式,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和内容不断得到完善。

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不断提升,从年的91%提升到年的97.6%。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人们煎炒烹炸的背后,蕴藏着多万各级监管工作人员对餐桌安全的悉心守护。

百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