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何让孩子不浪 [复制链接]

1#

袁隆平爷爷说过: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还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这不仅仅是袁隆平爷爷的梦想,更是所有国人的中国梦!粮食富足是美好生活的源泉,将美好生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便是我们每一个人能做的最大的贡献。

之前,一则浪费粮食的新闻曾出现在我的首页上,浪费粮食的对象不是大学生,也不是成年人,而是“节约粮食”主题班会开得最多的小学。

安徽阜阳一农村小学学生因饭菜味道太差,将营养餐倾倒在垃圾桶里。

我国有句谚语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人在不同阶段,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无疑是我们这辈子较为关键的一个成长阶段,如果将人比喻成一块未被雕琢的璞玉,那么小学无疑是玉石雕刻的雏形期,人这一生很多习惯和观点,都是小学时期培养、养成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流传至今的《悯农》,很多人在上小学之前就听过,从父母口中、从早教书上。

相信这首古诗在我国上至90岁老人,下至5岁孩子,随口就能背诵出来。

就像袁隆平院士所说的那样,现在的孩子都没尝过挨饿的苦,吃得太饱对饥饿没有意识。

其实,相对于很多事情而言,生在中国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不管我们的国家强盛与否,它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过上了吃饱饭,穿暖衣的日子,这种幸福日子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的。

浪费粮食,很可怕。你以为这件事离你很远,其实它就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外卖送来的盒饭,吃一半扔一半;这餐没吃完的饭菜,直接丢进垃圾桶;超市买一大堆东西,放到烂掉;饭店点菜讲排场,吃不完不打包,觉得打包没面子……日常生活中的这些浪费粮食的例子还很多。

吃饭到底该怎么吃?到底是应该绝不浪费?还是应该随心所欲?其实都不对。吃饭的本质,是摄入身体所需,补充能量。

正确的饮食,是能够自主地觉察到饿或者不饿,有多饿,判断自己能吃多少,选择当下合理的食物,满足身体所需。你别以为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个过程,大部分人都做不好。尤其是孩子。

孩子吃饭,夹杂着大量家长的期待。中国家长尤其在吃方面,对孩子有特别多的期待、干涉。毕竟有一句话说得对:有一种饿,叫你妈妈觉得你饿。

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健康饮食和节约粮食的意识?

闲暇的周末,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菜品、了解我们日常饮食的一些注意事项:

和孩子聊聊,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不想吃饭?不想吃的时候,是勉强吃几口,还是怎么样?

为了不浪费食物,日常做饭的时候,家里可以做出怎样的调整?

是不是偶尔可以少吃一点?或者等饿的时候再吃?

带孩子参加一些农耕类亲子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健康饮食和节约粮食的意识,其实个人观点,不是孤立地教出来的。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做法,孩子耳闻目睹,慢慢也就学会了。而且节约意识也是迁移的,在生活中注意节约,在饮食上自然也会注意。

父母除了让孩子们懂得粮食来之不易,除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外,还要教会孩子决定自己身体的饥饿需求,从根源上杜绝孩子浪费粮食的机会。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给孩子做出榜样,一家人可以一起选购食材、制作食物。在具体劳动过程中,家长可以讲解一些营养健康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餐桌礼仪,与孩子一起外出就餐时,指导孩子合理点餐,尽量点小份的食物倡导吃多少点多少,拒绝奢华浪费。家长要鼓励孩子餐后把剩菜剩饭打包带走,对于剩菜剩饭要科学储存、合理加工再次食用。

走出家门,来到学校,校园里的食育教育也不能少。学校可将节约粮食的理念融入健康教育、德育、体育等理论教学中,也可在劳动教育、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实践教育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来体会。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通。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