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月龄婴幼儿处于日机遇窗口期的第三阶段,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婴幼儿近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其长期的健康。为了更好地帮助宝宝们顺利完成从母乳喂养到成人饮食模式的转换,今天跟大家聊聊这个阶段的宝宝喂养指南。
大家都知道六月个后宝宝就可以添加辅食了,不过母乳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单一的母乳喂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需求,必须引入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与此同时,7~24月龄婴幼儿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的发育、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其有机会通过接触、感受和尝试,逐步体验和适应多样化的食物,从被动接受喂养转变到自主进食。这一过程从婴儿7月龄开始,到24月龄时完成。这一年龄段婴幼儿的特殊性还在于,父母及喂养者的喂养行为对其营养和饮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顺应婴幼儿需求喂养,有助于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并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7~24月龄婴幼儿应继续母乳喂养。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需要以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婴儿满6月龄时,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对发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同时,婴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此时开始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促进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辅食添加应从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7~12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1/3~1/2来自辅食,13~24月龄幼儿约1/2~2/3的能量来自辅食,而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来自辅食的铁更高达99%。因而,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
辅食添加的原则: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从一种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逐渐增加食物种类,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烂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2~3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辅食制作中可适量添加植物油。
喂养中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喂养时应顺应婴幼儿的需要进行喂养,帮助婴幼儿逐步达到与家人一致的规律进餐模式。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己进食,培养进餐兴趣。进餐时不要看电视和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父母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不要以食物作为惩罚或奖励。
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额外加糖、盐及各种调味品。1岁以后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膳食。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淡口味食物也可减少婴幼儿盐和糖的摄入量,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选择安全、优质、新鲜的食材。制作过程始终保持清洁卫生,生熟分开。不吃剩饭,妥善保存和处理剩余食物。饭前洗手,进食时应有成人看护,并注意进食环境安全。辅食应煮熟、煮透。整粒花生、坚果、果冻等食物不适合婴幼儿食用,尤其春节期间亲戚朋友多,在喂养时不要逗孩子,也不要让宝宝暴饮暴食,更不能给宝宝酒喝,一些成人饮料也最好不要给宝宝喝。
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体重、身长是反映婴幼儿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每3个月一次,定期测量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有的宝妈经常问我说宝宝不如别人家的胖,老感觉宝宝瘦了长的慢了,宝宝只要健康瘦点胖点没啥,各项指标只要在正常范围就行,每个孩子不一样不要总跟别人比。
maqiangpku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