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当一个人养成了好习惯,其行为就会具有自觉性,并内化成一种根深蒂固的高尚品格,这种品格会贯穿于人的一生,有了这种品格,无论是学习、做人、做事,还是社会交际,都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就。我们发现,学生成绩的差异,主要就是学习习惯的差别造成的。因此,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而暑假这段时间,正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金时期,这远比多学几章新知识更重要。
下面,我们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孩子拜了一个师傅学剃头,最初学习时用冬瓜当“头”练习技术。练习时,师娘经常喊他帮忙买东西或者做其他事。每到这个时候,他就停下刀去帮忙。可他又懒得把刀放回去,就随手往冬瓜上一戳,然后回来接着干。半年后,手艺学成了,可往冬瓜戳刀的习惯也养成了。有一天,师傅的邻居来剃头,师傅让他一试身手,初次剃头他格外小心,正剃到一半的时候,恰好师娘又招呼他帮忙搬一下东西,他顺口答应着,然后随手把剃刀往邻居头上一戳就去帮忙了,然后……当然就悲剧了。
第二个故事: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他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整齐地把鞋脱下来了。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极力推荐下,加加林成为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载入了人类航天的史册。
以上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习惯的力量会对每个人的成长与生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好的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细节决定成败,而习惯决定未来!
下面,我们整理出了10个好习惯,为了孩子的将来,请家长们在暑假帮着孩子一起努力!
01
良好的作息习惯
对于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孩子们来说,身体发育状况的好坏与睡眠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的生长发育由生长激素控制,这种促进发育的生长激素多数在睡眠过程中分泌。
睡眠充足的孩子在事物接受、反应速度、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更加突出,良好的作息能够保证孩子的智力发展,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消化学校的课程,避免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02
自理习惯
拥有自理能力的孩子,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在处理问题上面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够让孩子在竞争中充满底气,敢于承担问题,敢于面对困难。
家长可以简单地从整理被褥、穿衣服、系鞋带等小事教起,进而让孩子每晚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用的学习用品、科目书籍等。锻炼孩子对自己负责的责任心,是孩子从自理走到自立的必修课。
03
运动习惯
暑假正是孩子们可以学习各类运动、培养兴趣、增强体魄的好时机。
让孩子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可以强壮骨骼,有利于孩子长高,还可以增强心肺能力。孩子经常运动,能促使他们呼吸系统的发育,提高其机能水平。
家长应该积极地给孩子有条件的支持,陪伴孩子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帮他们制定锻炼计划,和孩子一起运动。
04
专注的习惯
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好奇心重,课堂常常溜号,做作业时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导致作业拖沓,家长还要跟着熬夜。
养成做事专注的习惯,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帮助孩子们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进而得到休息,对于孩子日后的生活、工作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长可以与孩子协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部分作业,随后能够得到娱乐时间,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时认真学,玩时开心玩得好心态。
05
制定计划的习惯
计划可以减少孩子们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强化学习的目的性,缓解孩子们在学习中的紧张感、忙乱感,保持和谐平稳的状态。
计划能够调动起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自主去完成作业。计划完成后的满足感,能够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初期家长们陪伴孩子一起制定相对比较宽松的暑假计划,并且给予孩子按时完成计划的鼓励,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计划带来的安心感,随之自我形成制定计划的习惯。
06
阅读的习惯
观察近期的中高考试,语文的改革方向十分明显,阅读量增大,让家长们逐渐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反观生活中,让孩子一动不动地看书简直天方夜谭。
正值暑假,要想让孩子阅读,首先需要家长陪他读,或是给他读,或是在身旁一起读书,家长以身作则,孩子们自然也会学习家长的行为举止。其次要选择合适的书目给孩子,小孩子需要图文并茂甚至图片更多的书,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为他们选择科技、历史、人文等书籍。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家长时刻督促,才能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读书的魅力。
07
思考的习惯
家长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让孩子们学会观察,逐渐养成观察的意识。
让孩子学会提出问题、思考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总结事物的规律和特征,以培养孩子们的逻辑能力,更够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也能够辨别知识、信息。
08
沟通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面对不理解的孩子们,家长要教会孩子沟通的重要性,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
家长要和孩子对话,耐心给孩子讲解。其实孩子更需要和大人的沟通,也需要大人的理解和支持。
09
与人相处的习惯
一个孩子正是从“谢谢,请,对不起……”这些不起眼的日常词语开始他的语言成长之路。
你希望孩子是友善的,喜欢交流的,那么首先父母要去做这样的人,以身作侧熏陶孩子,并且多多带孩子去交朋友,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在相处中,引导孩子友好的与人相处,帮助别人。久而久之,这些好习惯内化在孩子心中,孩子自然成为了善良的、友爱的、善于和他人相处的人。
10
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整洁的生活习惯。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小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
尤其是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
其次,要教导孩子按时打扫居住环境,力所能及洗一些自己的衣物,学会整理归纳自己的物品,做一个有规矩的人。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都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好时机。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
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希望家长们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从现在开始,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吧!
部分内容源自《中国教育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