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和五味”是《*帝内经》的膳食思维之一,在《素问·五脏别论》“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食物的五味是脏腑补充精气的关键,五味不足或有余,就会损身心,百害而无一利。
食物的五味作用、对应器官以及注意事项。
五味:
酸、苦、咸、甘、辛;
对应器官:
肝、心、肾、脾、肺
注意事项:
酸、肝:多食酸,伤脾胃,易造成疲劳,消化系统紊乱。
苦、心:多食苦,伤肺,容易造成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
咸、肾:多食咸,伤心,容易引起高血压,肾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成人病。
甘、脾:多食甘,伤肾,容易发胖,还会造成血糖升高、龋齿等。
辛、肺:多食辛,伤肝,导致痤疮,急性胃病,溃疡病,便秘和痔疮等成人病。
宝宝的饮食宜清淡,因为宝宝的味觉、嗅觉发育不完善,假如家长利用在辅食中使用调味料来提高食欲,会对宝宝舌头上的味蕾产生刺激性的破坏效果,以至于再吃少精盐、少糖的食物,感觉食之无味,甚至孩子拒绝进食。
清淡,并不是放弃油盐醋糖,而是在保留“五味”的基础上控制糖盐醋。那家长如何把握宝宝食物中添加的糖和盐?
1、把握“少盐”的界限
随着宝宝肾功能发育,一岁以后,家长可以在食物中适当加入盐,补充宝宝体内钠含量,不吃盐会出现食欲缺乏、四肢无力、厌食、恶心等不良反应。但放盐的量要控制好,许多调味品(酱油、鸡精等)都含有盐的成分,加入其它调味品的时候要适当减少盐的量,以免造成吃盐过多引起肾脏系统疾病(小儿肾结石、小儿肾炎等)。
2、少糖
“宁少勿多”;糖的种类上,最好选择白砂糖,而不是木糖醇、或者其他的糖。红糖甜度远高于白砂糖。木糖醇虽然会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但甜度非常高。
3、其他味道
宝宝应该适当接触其他味道,为日后的饮食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食物中加少量的姜末,起到开胃健脾,刺激食欲的作用。适当加酸味的食物,可生津止渴,消食健胃,预防流汗过多。苦的食物,通便排*,增进食欲,解暑热。
通常家长对略带刺激性的食物避退三舍,生怕刺激到宝宝娇嫩的胃肠道,总觉的这个酸、苦、辣,不能吃来告诫宝宝,甚至令宝宝产生拒吃的心理。偶尔定量吃一些酸、苦等的食物,对宝宝来说是件好事。
中医认为,饥饱无常不仅仅体现在宝宝进食量“无常”,还包括进食无规律,比如:家长由着宝宝的性子,孩子不想吃就顺着他的意思;或者宝宝刚吃完饭没多久又嚷着吃零食。
饮食不按时所造成的危害:
1、宝宝进食规律被完全打乱,出现“肠胃乃伤”,还会使机体无力抵挡风寒或传染病导致生病。
2、宝宝进食没有养成一定的时间规律,想吃就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使肠胃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消化规律,无法充分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易造成宝宝营养障碍。
怎样培养宝宝按时吃饭的习惯?
1、坚持规律的一日三餐、日间加餐。
2、不饿也应按时进餐,哪怕只吃一点。
3、除了三餐、正常的加餐之外,坚决不再给宝宝吃其他小零食。
如此一来,宝宝养成到“饭点”就会产生饥饿感,肠胃分泌消化液,使摄入的食物能够顺利消化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