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台湾民众讲一口流利中国话,很大归功于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科医院哪些好 http://m.39.net/pf/a_4439528.html

殖民地回归母国后,广大民众在精神层面上的变革通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台湾光复初期,台湾省行*长官公署行*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大刀阔斧,力排众议,坚决铲除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文化,变日语日文为中国的语言文字。这些做法对台湾青少年影响深远,其成效逐渐显现。今天台湾民众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熟练使用中文写作,与陈仪主导推行的“国语运动”、与一批祖国大陆来台的中小学中文教师的开创性工作是分不开的。

台湾光复初期,台湾省行*长官公署为改造台胞的精神层面,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语运动”。

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成立

在抗日战争期间,台湾总督府推行皇民化运动,向台湾民众宣扬日本皇国精神,教唱*国主义歌曲,强迫各级学校的学生接受日本国民训练,把中国人丑化成利己主义、蛮不讲理,没有国家观念、鸦片*的形象,抹灭台湾学生的中华祖国观念。学校废除汉文课程,学生一律讲日语,说台湾话要罚款。至年,台湾的日文普及率约70%。皇民化是要毁灭中华的国语、国文与历史,代之以日语日文,及日本历史。

出生于年代的台湾年轻人普遍在日本化的正规学校教育环境中长大,长期被灌输要对天皇和皇国效忠,成年后又被蒙骗要为“大东亚战争”献身,潜移默化。其中一些人对中华祖国和文化产生疏离感。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再一次打乱了中国现代化建设。日*在占领区内,实行“三光”*策,杀我同胞,搜刮物资,榨取民众血汗,强制推行日语教育,要用日本文化取代中华文化,妄图变中国人为天皇的奴隶。在抗日的烽火硝烟中,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筑起新的长城,誓不臣倭,发酵成的中国民族主义反对日本,进而指向日本的语言、生活习惯、制度、器物等一切东西。广大民众反抗日本文化中的残暴性、奴役性,甚至全盘否定其中的合理成分。

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陈仪任台湾省行*长官公署行*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将原有的台湾总督府改为台湾省行*长官公署,其他基本上沿袭旧有的行*架构。

语言是日常交流的工具,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载体。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所有的人都应该会说“国语”,使用“国文”。陈仪主张在各级学校,普遍教学“国语国文”,及中华历史。设文史专科学校及训练团,培养文史教师,希望在几年内,褪去日本色彩。

针对皇民化,长官公署以一切中国化为号召,大力普及“国语”教育。广大台胞也想学习“国语”。大陆各地的方言发音不一,东北人与福建人讲的语音差异较大,浙江人与江苏人讲的语音也不相同。台胞听到后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从。

大陆来台的官员,浙江人、福建人、广东人居多,“国语”并不标准,家乡口音甚重。台湾民众难免听不清、听不懂。陈仪本人的“国语”就不标准,绍兴口音很重。

光复初期,“国语”教学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是师资问题,多万台胞都要学“国语”,谁来教呢?就学校教育,多个“国民”学校,每一个学校要一个“国语”教员,就得余人。其次是方法问题,闽南语、客家语是同一个系统的语言,应该有更方便的方法。

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于年4月成立,大陆两位重要的“国语”推行专家魏建功与何容,担任“国推会”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有方师铎、李剑南、齐铁恨、孙培良、王玉川,委员有马学良、黎锦熙、林绍贤、龚书炽、萧家霖、徐叙贤、周辨明、张同光、朱兆祥、沈仲章、曾德培、叶桐、严学宭、吴守礼、王洁宇、王炬。

“国推会”是一个主持研究设计并协助国语教育行*的机构,隶属于教育处。组织分为调查研究组、编辑审查组、训练宣传组、总务组。各组设组长一人,会设秘书一人,由委员兼任。此外有编审、编辑、视导、干事、办事员等工作人员。在各县市设立国语推行所,共19所,每所派推行员3至7人。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国语”教育仍在困难中实施,概况如下:

1、学校教师的“国语”讲习。教育处在台北举办“国民学校教员国语讲习班”,各县市自行举办的讲习班。教育处甄选合格的中等学校教员,在省训练团受训,“国语”是主要科目之一。从内地邀台的中小学教员,由“国推会”予以短暂讲习。第一批“国语推行员”33人,从92位自福建来台的小学教员中选拔出来。年8月,教育处招考“国民学校国语教员”人,台籍占半数。10月,“国推会”魏建功主委赴北平,邀聘“国语推行员”。同时并邀聘“国民学校国语指导员”60人,分发到各县市辅导教学工作。

2、“国语”读音示范广播。台湾省教育处在台北广播电台设置读音示范节目。第一期年3月1日开始,用教育部灌制、赵元任博士发音的“国语”留声片。第二期从5月1日开始,由“国推会”齐铁恨每日清晨7时,在电台担任“国语读音示范”,播讲民众“国语读本、国语会话,国民学校国语”、常识、历史等课本,供学“国语”的人收听,匡正语音。学校教师现听现学现教,使广大的学生也能及时学到“国语”,学习标准的“国音”。教育处编印“国民学校”、中等学校暂用“国语”课本和民众“国语”读本。暂用课本废止后,自6月20日起,改用“国定小学国语常识”课本。

3、教学方法研讨。闽南方言丧失了效用是推行“国语”的一大阻力。因日语和台湾话毫无关系,许多台胞觉得“国语”和台湾话也是毫无关系,只知用学外国语的方法来学“国语”,死记硬背,未能举一反三。有些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一听到内地来的人说出和台湾话差不多的词语,以为他说的是台湾话而不是“国语”。为此,魏建功发表几篇论文,题目是“台湾音系还*说”、“从台湾语学习国语”、“怎样从台湾话学习国语”。何容撰文“恢复台湾话应有的言语地位”。这种方法经过怀疑和争辩,取得了社会的承认。

4、编印“台国”对照学习用书。“国推会”计划编一套“台国”对照学习用书,包括台省适用注音符号十八课、“国台”音对照字录、“台国”通用词汇、“台国”对照词汇、比较类推法“国语”会话易通。

5、教材教法。“国推会”于年10月,附设“示范国语推行所”一所,由教育部选派来台的“国语”专修科学生担任传习,由朱兆祥委员负责指导。下年度计划分区设立4所,以推广对照类推的学习方法。为了实验“国民学校”适用的“直接教学法”,年8月,教育处把原来的省立台北小学校改为“国推会”附设实验小学,完全用标准语教学,由从北平来台的有教学经验的教员,和教育部选派来台的“国语”专修科学生担任教学。从一年级起,作教法教材的实验,由王玉川常委负责指导,并编辑教材。

6、编印“国音”标准参考书。日本人编教的北京话的书错误较多,内地来台同胞“国语”各异,台胞感到莫名其妙。推行“国语”的急务是确立“国语”标准。“国推会”收集了*府历次公布的关于“国音”标准的文件和书籍,汇编成册,定名为《国音标准汇编》,由长官公署于年5月30日公布,作为全省推行标准“国语”的依据。第一辑业已编成付印。

7、注音符号的应用和推广。教育处编印的“国民学校”和中等学校暂用“国语”课本有了注音表和注音本,民众“国语”读本,左注方音,右注“国音”。全省铁路的站名表、全省公路站名表、民营公司站名表、台北市街巷名称表,在10月间已由“国推会”标注完毕。除铁路各站名牌业已加注了注音符号外,其余则一旦更换新牌,到处可以看见注音符号跟汉字携用。

在“国语”推行中,人手缺乏,“国推会”成立时才12个人,从重庆、上海、厦门各地区陆续来的,到一个人,便开始一个人的工作。至年9月,才总算安定下来。完成了几种小册子和一种定期刊物《国语周刊》,其余的只是开了一个头。

台胞大都知道“国语”普及的重要性,努力学习“国语”,跟着收音机的每日“国语”教学来自我练习。要学好一种陌生的语言,文字并不容易,学校禁止教师用日语授课,因此学校的教师只能暂时采用本地方言。不过台湾方言不只一种,如教师用闽南语上课,则客家学生听不懂。

由于在学习上遇到多种困难,加上不满大陆一些*公教人员的低能,年4月,台胞学习“国语”的热情由热趋冷。大陆来台人员的“国语”各异,台胞莫名其妙。不得已,一些学校的“国语课”正常用“国语”讲授,台籍教师解释可以用闽南语或客家语,以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一些台籍精英建议,改革常用字及注音符号,供民众及“国民学校”低年级之用,“国语”闽南语并用

年5月,在台湾省参议会一届一次大会上,省参议员刘传来提“拟将台湾语暂并用作教育用语案”,理由:“查本省市民教育水准较内地普及,此次重归祖国,自应加紧文学归宗,励行国化教育;然以国内来台师资为数不敷,而推行国语运动亦非一载所能普及,鉴于目下各地实情,各级学校以国语教师人数不多,如欲专用国语教授,为事实上不可能之事,可否在此过渡时期,暂将台湾语参为教育用语,以免文化水准之退落。”办法:“(一)最近物理、数学、生理方面师资,似因国语不精,致甄选落名,望确立一定方针;(二)物理、数学、生理方面教员不拘国语,能否多采用本省人。”大会议决,“送请*府参考”。

台湾省参议员*纯青提案建议“本省人应学习国语,外省人应学习闽南语”。教育处范寿康处长答复,肯定该提案“不无见地”,“国语为我国之唯一标准语言,迭经中央当局通饬全国普遍推行,务期统一”,“若能不断推行本国标准语言,普及全省不难指日可期”。“至外省人学习闽南语,固为沟通语言之双管齐下措施;但由*府明令实施,于法理上似欠依据,只能在舆论方面加以提倡。”

强制推行“国语国文”

长官公署希望台胞不可再习用日语。“从前你们是被日本*府压迫着不许习用中国的国语和文字,这当然可以同情你们、原谅你们。但如果你们今后老是动笔就用日文,动嘴就讲日本话,个人不以为耻,大家不以为怪,这便是安于奴性的生活方式,无论如何,是万万要不得的。”对台湾人,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一出生接触的就是日文,日文和中文不同,想在短时间内学好“国语”十分困难。

年9月14日,长官公署下令中学禁止使用日语。教育处调整各校学习课程,加重“国文”、历史、地理科目,强行规定每周学习“国语”课时数,要求新生入校先补习一学期语文、史地教育等。举办全省“国语”演说竞赛,举办公务员语文实习班,命令各县市成立“国语”推行所,将全省铁路、公路、民营公司站名牌以及台北市街巷名称,一律换成中文,并加上注音符号,以各种措施普及“国语”。被迫改用日本姓名者一律恢复原有姓名,并禁止民间新建房屋沿用日本式。但是,台湾“国语”教师及课本缺乏,各县市中小学多由台籍教师教授“国语”。虽有采有“国音”符号者,然发音欠准确,约达三分之二。

在日据50年里,广大台胞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大部分台胞均能使用日语日文,对汉字国语十分生疏。光复初,陈仪暂准报纸、杂志附刊日文版,要求台胞尽快摒弃日语日文,改习汉字“国语”。广大台胞多番指出该*策操切。

陈仪饱受日本文化的濡染,娶有日籍妻子,因痛恨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恨不能台胞一夜间洗却殖民色彩。他断然表示:“文官任用方面,希望文官考试以日文应试,这一点是办不到的。文官考试必须用国文。但如果目前因国文程度不好,文不达意,变通办法,可于卷后附加日文,以免阅卷者误解其意。……我们推行国文国语,必须刚性的,俾可增加效率。”

10月,长官公署“以本省光复已届周年,为推行国语、国文以及执行国策起见,特将本省各种新闻纸、杂志日文版撒除。公告自本年10月25日起撒除本省境内所有新闻纸、杂志附刊之日文版,并令各县市*府遵照。”

陈仪此举严重堵塞了台胞的资讯管道,导致30余万接受日本中等以上教育的台胞,顿成文盲或半文盲。陈仪表示:“充实公务人员的能力:最要紧的是要公务人员能通晓国文国语。现在台湾的公务人员,本省籍的占四分之三。这四分之三的公务人员,负责任,守纪律,服理从善,办事认真;而其唯一的缺点是不通国文国语,以致影响工作效率。为提高工作效率起见,必须使全省公务人员迅速通晓国文国语以充实工作能力。”

光复初期,新旧法令转变时期,台胞不谙内地各种法律,要遵照去实行,难免很不习惯,遇到做不好、做不通的事,就发出怨言。中年以下的台胞,大多不谙“国文”,不懂“国语”,和外省同胞感情隔阂,因语言上的阻碍而发生误解,一时无法补救。

依照台籍志士谢南光等人的建议,台湾的过渡期应为10年。陈仪曾表示:“本人到台湾后,拟先着重国语及国文之教授,务期达到使台胞明白了解祖国文化之目的,此项工作艰巨,然以本人在福建推行国语运动之经验而言,则此种工作在台湾省可望于四年内大部完成。”陈仪原想用4年,来摒弃日语日文,改用汉语汉文。鉴于推行中文遇到的阻力,陈仪采取强制措施,希望立竿见影。

由于语言上的隔阂,本省人与外省人经常产生误会。光复初期,台籍医师的“国语”水平较低,有一天一位*官受伤医院求诊,一位台籍医师诊疗要说“你的病是很轻”,因发音不清楚,误说为“你是汉奸”,这位*官生气就打医师,此事后到警察局审判,始知发音的问题,消除误解,结果无事。

由于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切身体验,两岸人民对日本文化的感受不一。在中国大陆*公教人员看来,日本文化*害人,必欲去之而后快。在台胞看来,50年日本统治,日本文化并非一无是处,亦有合理的成份。何况,要在一年内改用汉语汉文,实在是强人所难。

彻底铲除日本殖民文化

年2月,“二二八事件”爆发。随后,台湾省行*长官公署下令:第一,要交响乐团演奏几首中国最有价值的歌,介绍给本省各学校,不要再唱日本歌;第二,要体育会尽量将中国式体育姿势介绍过来;第三,要赶快用中国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作材料,编成故事小说给青少年看;第四,不论机关学校,都以用白话文为主,应极力避免用文言及深奥的典故;查禁日本歌曲唱片,各机关、镇公所、各学校悬挂中国地图。

多位有过祖国大陆经验的台籍志士认为,关键在于台湾没有经历大陆的新文化运动和八年抗日战争。要想使台湾本省人与祖国大陆同胞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彼此包融,必须改造台湾的文化。他们成立了“台湾新文化运动委员会”,号召台胞认识新时代、新环境,树立新意识、新生活”,自己是祖国不可缺的一分子。

经过“二二八事件”的重创,陈仪等人深感,光靠武力,虽可平息“二二八事件”,但根本还在于台湾的彻底中国化,要让台胞使用汉语汉字,穿中国服饰,读中国书,吃中国菜,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与大陆同胞互相往来。陈仪等人意识到,此举必须从娃娃抓起,因此,强制中小学生使用“国语国文”,禁止使用日语,甚至连闽南语、客家语都不准使用,加强对中小学学生的中国历史与地理知识的灌输,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日本衣服、饮食、书籍、建筑、礼节等等,都在禁止之列。

殖民地回归母国后,广大民众在精神层面上的变革通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陈仪大刀阔斧,力排众议,坚决铲除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文化,变日语日文为中国的语言文字。这些做法对台湾青少年影响深远,其成效逐渐显现。今天台湾民众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熟练使用中文写作,与一批祖国大陆来台的中小学中文教师的开创性工作是分不开的。(作者褚静涛,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