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传统文化,饮食文化,面条的历史渊源 [复制链接]

1#
北京儿童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8956187.html

本文乃作者小页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面条是我国古老的传统食品,品种繁多,是面粉制品中一大“家族”。面条也是我国人民四季常吃的食品,它既能作为主食而饱腹,也可作小吃点心,起调剂口味和膳食的作用,在人民生活中影响颇大。我国的面条不仅神州大地处处可见,食用广泛,并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不少国家都有它的踪迹,并美其名日“中华面条”,声望很高。我国是世界面条的故乡,历史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多年前的汉代。我国古代将用.面(粉质)制作的食品统称为“饼”,汉刘熙在《释名》“释饮食”篇中写道“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意即饼是由面粉调合制作而成的。古代有煮饼、蒸饼、油饼、水溲饼、酒溲饼、髓饼、胡饼、索饼、汤饼等不同品种,面条古名索汤,一名汤饼,《素食说略》:“索饼言其形,汤饼言其食法也。”

中华面条

北魏已有面条制法的记载,贾思勰所着《齐民要术》记有“永引博饪法”,制法是:“细绢筛面以成调肉腾汁,待冷溲之。水引:按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按令薄如韭叶,逐沸煮。傅饪;按如大指许,二寸一断,着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按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从书中所说,水引是一种宽薄似韭叶的面条,馎饪则是短节薄片面食,二者均需急火熟煮,当属汤面类。魏晋间食用汤面已较普遍,西晋束皙在《饼赋》中说道:“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风趣地描写了人们在冬季需吃热汤面的情景。

汤面

隋唐时代面条制作技术有所发展。谢讽《食经》载有:滑饼、汤装浮萍面等品种。《清异录》“胡麻自然汁”条中有“拨淡汤饼”的记载,即用腌菜、芝麻、盐、姜制成汁后浇在面上,调味上已较讲究。唐代已出现冷面,名“槐叶冷淘”,就是用槐树的嫩叶取汁和面制成,煮熟后放入冷水或用天然冰冰凉后食之。当时宫廷中很盛行。诗人杜甫赞美道:“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供……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烧尾宴食单》记有“汉宫棋”一种面食,注明“二钱能,印花煮”此种双饯形印有花纹的面食,类似《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棋花面,但制作工艺已有较大的提高。人们在生日祝寿时爱食长寿面,以取其吉利之意。事实上这种面条唐时已出现,名“长命面”。“唐人生日多俱汤饼,世所谓长命面者也。”(见《猗觉寮杂记》)。

长命面

面条发展到宋代已是品种繁多,丰富多彩。林洪《山家清供》中记有:萝菔面、百合面、槐叶淘、玉延索饼、梅花汤饼等。《梦华录》、《都城记胜》记有北宋都城东京的面条品种许多,有:生软羊面、桐皮面、铺羊面、盐煎面、鲧鱼桐皮面、家常三刀面、鹅面、蝴蝶面等。南宋京戴临安有:三鲜面、炒鳝面、笋辣面、鸡丝面、血脏面、炒鸡面、大熬面、素棋子、菜面、鱼面等。冷面也有冷淘、银丝冷淘、抹肉淘、肉齑淘、乳齑淘、笋菜淘等十余种,可见品种的丰富。明清两代面条更有发展,据一些烹饪古籍记载,有:水滑面、臊子肉面、索面、红丝面、翠缕面、山药博饪、山药拨鱼、勾面、馄饨面、炒鳝乳齑淘等。

蝴蝶面

清《成都通览》提到成都一地用于筵席的席点中,就有鸡丝炒面、虾仁炒面、扬州面、菠菜面等品种。街市上有甜水面、攒丝面、卫生面、卤面、牛肉面、挂面等十余种。并出现一些高档面条,如清代李渔创制的“五香面”和“八珍面”,此面用鸡、鱼、虾酱、醋、椒、芝麻等物加入面粉中,然后擀成面条可见制作用料的精细与讲究。清代着名的满汉全席的席点中,也出现鱼丝面、伊府面、蟹肉片儿面等面条品种,说明面条也登入大雅之堂。我国面条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至近代制作技术日益提高,品种花样不断增加,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景象。南北两派各有特色,争奇斗胜。南派(长江以南)一般不注重面条本身的花样,但对副料(浇头)很讲究。浇头指盖浇在面条上的荤素副料,北方称臊子。

五香面

南派的面条多数以浇头为名,如,排骨面、獯鱼面、鸡丝面、猪肝面、鳝鱼面、腰花面等,品种不胜枚举。当然也有在面条中加入其他副料的高级制品,如加入鸡蛋,以蛋代水的伊府面,加入鱼茸的鱼面等。南方的大米面条称米线或米粉,是用大米磨成米浆后熟制而成的,其制作工艺也相当考究,成品别具风味。北派(长江以北)的面条不少以面条自身的质量为主,尤其注重形的变化。这些面条大都用手工制作,采用抻、拉、削、拨、扯、揪、切、压等不同技法,将面条制成粗细、长短、宽薄不一的形状。如北京的龙须面、(抻)山西的刀削面、(削)拨鱼面、(拨)陕西的箸头面、(扯)决片面、(揪)刀切细面,(切)都各具特色,表现出一定的工艺水平。

排骨面

我国现代面条的调味也多种多样,一般使用葱、蒜、姜、香菜、酱油、食盐、味精等小料和调昧品,也有用辣椒粉、胡椒粉、红油、麻酱、芝麻油作调味,随各地人民食俗而定,从而形成现代面条威、鲜、麻、辣、酸、香等不同风味。面条的熟制方法也在不断进步,由过去单纯以水传导发展成为水煮、笼蒸、炸炒、煎烙、烩煨等诸多作法,出现汤面、凉面、拌面、蒸面、煎面、炸面、炒面和烩煅面等多类品种。进入80年代,我国开始生产实用的方便面,由于此面由工厂工业化生产,不但产最高,质量也优于普遍挂面,加之食用简易方便,故深受群众欢迎,被誉为理想的速食快餐。方便面问世以来发展迅速,产量逐年上升,品种也不断增加,上海、天津、福州等地的产品,有的已打入国际市场,开始出口创汇。可以预言,将我国传统面条的风味特点与现代化机械加工工艺相结合,发展速食方便面,前途是光明的。

我国面条不仅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技术精湛,且可荤可素,可煮可炒,可干可稀,既可当作点心,也可作正餐食用,因而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相当密切。南方人民一般将面条作为早晚点或两餐之间的加餐,其作用相当于点心。北方地区则不同,面条一般作正餐主食,并常年食用,久吃不厌。面条集主副食于一碗,并有经济实惠,食用方便的特点,其制作方法和工艺远比菜肴简单,一家数口下一锅面条,妙一碗臊子或制些面浇,全家即可饱餐一顿。臊子或浇头随意,可任选四时鲜菜,鸡鸭鱼肉,故变化万端,常吃常新。

参考资料《中国饮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