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京,夭折的首都计划 [复制链接]

1#

中国境内,疫情的影响逐渐式微。4月中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审议“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详细控制性规划。这意味着“中国第一区”即将有实质性进展。

这个囊括西城、东城的区域,被定位为“中央*务区”,囊括了北京古城的核心。它的目标,是建设成“大国首都该有的样子”。

北京的“千年之变”仍在缓慢进行中。这是时隔70年后,中国再次对首都进行规划。上一次的梁陈方案,留下了无尽的龃龉和遗憾。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中国的古都现代化之路,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首都该怎么建?城市该怎么规划?一百年前,定都南京的民国*府,也曾制定了一个《首都计划》,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尽管南京的首都计划最终只是一个夭折的“巨婴”,但诚如作家叶兆言所说,它让南京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吃够了老本。中山陵、新街口、颐和路……都是当时建成的,它让今天的南京依然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01

这是年初春的南京:

新铺的中山大道两旁,初栽下的梧桐吐出嫩芽,秦淮河边的桃花紧裹着骄矜的花苞。林荫道正在铺设之中,路上车流不多,承载着时代野心的新建筑一栋一栋的拔地而起;官员们的小汽车沿着光亮的柏油路疾驰而过;仿照巴黎,路旁设置了木椅……

南京城郊外,紫金山脚下,中山陵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中,主体结构将近完工,四周仍架着脚手架,恢宏的气象已经展露无疑。

在南京,一项“为百年而计”的首都计划开始实践。中山陵的建设,也属于“首都计划”的一部分。建成后,它将作为南京的城市精神地标,同时是一座供市民游憩的大型公园。

年4月18日,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国民*人在丁家桥举行了“国民*府”成立典礼,宣布定都南京,进入训*时期。经历十多年的混战,南京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府。民国时期国民**权的“*金十年”,就这样陡然开始了。

“*金十年”的论调来自于抗日战争中接替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的魏德迈,他美国国会演讲时感慨:“(年~年)这十年之间,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进步的建制。”

我们如果将这个“*金十年”置于剧烈变化的国际与国内环境中考量,则发现一切有迹可循:上世纪20年代末,大萧条席卷欧美经济,局势对中国的发展非常有利。欧美的企业迫切地需要中国这个市场,大量的技术、资本在这一时期涌入中国。例如,在南京的城建中,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就参与了自来水公司的建设和运营,《拉贝日记》的作者,就曾是西门子集团的员工。

从国内来看,内忧外患的数十年内,频繁的*治运动唤醒了全社会的民族情绪。局势甫定,哪怕只是短暂的安稳,当时的精英对于建设一个新中国、新首都的热情,立即就被点燃。

南京就这样被时代选中了。

年1月,由孙科负责的首都建设委员会成立,下设“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以林逸民为主任,试图建设一座可以比肩华盛顿的“首善之区”。在同月发布的《南京特别市*公报》中,国民*府明确表示了他们的意图:“只有把首都建成中国最好、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中国才能谈得上是第一等的国家。”林逸民后来在呈文中写道:“全部计划皆为百年而设,非供一时而用。”这是明成祖朱棣15世纪初改建北京之后的多年间,中国对首都城市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规划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孙科是孙中山的长子,早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加州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对各国市*建设颇有研究。年,他在上海《建设》杂志上,发表了《都市规划论》,堪称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的论文。孙科还是个实践家,在担任广州市长期间,力推广州的城市现代化改造,拆城基、辟马路、设市场、造公园、建工厂,建设卫星城镇……这些举措为广州日后的发展留足了空间。时至今日,尽管在老城更新方面,仍有欠缺,广州仍是中国城市空间布局最为合理的大都市之一。

孙科在《首都计划》的序言中,“首都于一国,故不唯发号施令之中枢,实亦文化精华之所荟萃。”“经始之际,不能不先有一远大而完善之建设计划,以免错误。”他还指出,因为城市规划应由科学、艺术专家主导,按照当时的情形,必须聘请国际一流专家。他们当然深知中国“上行下效”的*治生态,所以“此次设计不仅关系首都一地,且为国内各市进行设计之倡。”

年的早春,美国建筑师茂菲和工程师古力治受到邀请,进入规划组担任顾问,一批中国年轻有为的建筑师也进入国都计划办事处,其中就包括34岁的吕彦直,茂菲的学生及助手。

02

在建筑史上,谈及复兴中国古典主义,梁思成与林徽因是两座绕不过去的高山。实际上,茂菲与吕彦直师徒也不遑多让。在介绍首都计划的内容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这两位建筑师。

年,茂菲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系,到纽约攻读艺术学,随后开设建筑师事务所,为大学设计建筑。不过此时,他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设计师。年,茂菲踏上了改变命运的中国之旅——一片繁荣的新兴市场。在北京,他接到了第一个校园规划任务——清华大学。茂菲首次将明确功能分区的校园规划引入中国,在保留了少量建筑(工字厅)的基础上,设计了早期清华建筑中的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

在北京,茂菲见到了紫禁城,被“震惊”了。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建筑群组”。20世纪初期,在欧美等国,现代主义思潮方兴未艾,几乎所有的建筑设计师都在赶时髦,沉浸于对工业社会的顶礼膜拜中。茂菲却激流勇退,几年之内便自信满满地推出了系列“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并成为这一流派的旗手。

在清华之后,“劳模”茂菲多次往返中国,从北到南地奔波,设计了燕京大学、复旦大学、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金陵女子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等等,简直堪称中国大学的总设计师。尤其是燕京大学,茂菲大胆使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元素,殿堂、华表等。时至今日,这些建筑依然是中国校园的颜值担当。

吕彦直是茂菲的助手。他生于天津,其父与严复交情颇深。父亲病故后,七岁的他被二姐带往巴黎读书。每天放学,他就到巴黎歌剧院门外的停车场去给客人擦汽车,赚取生活补贴。成年之后,吕彦直辗转清华、康奈尔大学,主攻建筑学。毕业之后,他进入茂菲在美国的建筑师事务所。茂菲的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吕彦直。

年,27岁的吕彦直周游欧洲之后,返回中国,在上海与朋友合伙,开设了一家建筑师事务所。

4年之后,吕彦直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5月,总理治丧委员会向海内外征集中山陵的设计方案。吕彦直决定参赛,他交纳了10元保证金后,按章领取了12幅墓地地形照片和2幅紫金山地形标髙图。

年4月1日,辞去民国大总统的第二天,孙中山与好友到南京钟山打猎,被眼前秀丽的景色所打动,他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孙中山辞世之后,治丧委员会尊其遗嘱,计划将灵梓安葬于南京紫金山上。

中山陵的设计与建造,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治事件,有太多的象征意义裹挟其中。吕彦直的设计图从海内外40多个方案里脱颖而出。整个陵墓设计,鸟瞰如一口洪钟,取“木铎警世”之意。墓道、亭碑、祭堂等建筑,沿着山脉的中轴线排开,建筑主体融汇了中国古典建筑中的斗拱、歇式屋顶等风格,琉璃瓦采用了蓝色,灵堂设计则借鉴了西方四角堡垒式方屋。在不失庄严、肃穆的同时,一扫过去帝陵的权力象征。

整个中山陵几乎无处不暗含着深意:整条台阶被分为上面三层,下面五层,台阶总数则是共有级。其中,上面三层台阶代表的是三民主义;下面五层台阶,代表五权分立;而级台阶则代表了当时3亿万国民。

在进入首都计划工作组之前,病中的吕彦直再次参加了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征集比赛,并脱颖而出。中山纪念堂是中国大型公共会堂的开山之作,至今仍为广州的地标。

在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的设计中,吕彦直将“复兴中国古典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按照吕彦直的观点,“公共建筑,为吾民建设精神之主要的表示,必当采取中国特有之建筑式,加以详密之研究,以艺术思想设图案,用科学原理行构造”。

有意无意之间,他们踏上了一条求索的道路:中国古典主义建筑的现代化之路究竟该何去何从?

首都计划开始之后,中山陵的建设也被纳入其中。年的早春,茂菲与吕彦直在南京重逢,试图将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融入这项百年宏愿之中。

03

年岁末,林逸民将刚集结完成的,总计19万字的《首都计划》上呈给首都建设委员会。这是一本详细的实操手册,也是一本动荡岁月里,精英谋求中国城市现代化转型的记录。

在规划之初,他们对南京的地形、地貌、降雨、人口变迁等,都有着审慎的考量。首都计划开始时,他们发现,翻遍档案馆,竟然连一份依据比例尺标注的南京地图都没有。南京山川、河流密布,茂菲一再请示,蒋介石允许动用*用飞机进行测绘,考虑到坡度与山峦,再补充进行详细地人工勘误。

城市功能分区,多中心化的规划理念在首都计划中得以实践:按照计划,南京将被划为6大区域。东郊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为中央*治区;城中鼓楼傅厚岗一带,为市级行*区;城北沿江两岸,因港口众多,成为工业区;城中的新街口和明故宫区域,则成为商业区;城西的五台山一带,高校云集,划为文教区;居住了2/3人口的老城南为住宅区,此外在城中颐和路一带另设高级住宅区。

为了配合商业中心的发展,规划中还提到将在明故宫北面,建立一个火车客运总站,来往各地火车均在此汇集。火车站还设有明确建造时间——年始建,一年后完工,预算经费万元。这个车站对标纽约的中央车站,围绕着车站,将建设百货商场、戏院、餐厅等商业建筑。

明故宫火车站。

另一商业中心新街口,在设计上则采用了20世纪初巴黎总建筑师艾纳尔·赫纳德设计的环岛式交叉路口。一块大型的“NanKing”广告牌被置于最显眼的大楼上。

新街口的规划图。

首都计划中,对城市房地产也有详细的规划。南京将建设四类住宅,*府公务人员的住宅、高级别墅,以及平民住宅和保障房。对于城区已有的老房子,尽量不拆除,而是依据需求加以改造。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保障房,这个类似于今天的廉租房。

他们认为:“个人之经济能力有强弱之不同,而弱者每居多数,以生计压迫之故,一部分人之生活,仅可置重于饮食之一端,而此关系甚大之居住,反不能加以相当之顾及,苟免暴露,即无所求,此种现象,都市尤甚。盖都市居住之难,大有过于村乡也。因是之故,居住之问题,遂成为一重要之社会问题。”

在廉租房的设计中,他们连资金来源都安排好了:或由中央负担;或由中央及地方负担;或由慈善机关负担;银行也可以针对此类需求提供低利息贷款,*府再补贴一定的资金。

在住房之外,他们还考虑了学区。设计中,他们参照美国标准,一所小学容纳人,且就近入学,推测学校的数量,并进行了选址。

在建筑风貌上面,“复兴中国古典主义”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保留古建筑、古城墙之外,所有的公共建筑,无一不注明风格要求——“务必采用中国的式样”、“体现我国美术之特点”。对于住宅等其他建筑,他们也做了非常严格的限高。

首都计划对公园、林荫道同样进行了缜密的规划。设计者们给出了具体的园林绿化规模标准:“大南京每一百三十七人,即占公园一英亩,此数十城市设计家所认为最适宜者也。”相当于公园和林荫道占全城面积40%,且平均每个南京市民可享有9平方米的林园绿地——超过了当时的伦敦、巴黎和柏林,为华盛顿的6倍之多。

秦淮河的林荫道。

除此之外,首都计划还对机场、高架桥、路网、交规、自来水、路灯数量、秦淮河与护城河泄洪闸口等等,进行了科学的计算和系统的规划设计。

南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采用综合分区规划的城市。

04

在整个首都计划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治区的规划。中央*治区,顾名思义,就是首都的行*中心。当时,察勘完南京之后,茂菲和吕彦直认为紫金山南麓、明故宫、紫竹林三地,均有可取之处。经过反复比较,他们最终选定了紫金山南麓。

中央*治区的理念,参考了美国华盛顿。华盛顿的中央行*区保留面积为60公亩(万平方米),而南京则为公亩(.8万平方米)。按照美国公职比例标准推算,每0人有中央职工一名。全部建造完工后,南京的中央*治区可容纳20万名办公人员。

中央*治区设计图。

从图纸上看,中央*治区南北中轴线,从中山陵与朱元璋的孝陵之间穿过,越过紫金山上1多年前的六朝祭坛。茂菲和吕彦直设计的一期工程包括中央*部,国民*府,行*、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

中央*部在正中位置,其他环列两旁,有如翼辅拱辰之势。按照计划,方案通过之后,只需分期分批沿着中轴线向南复制、拓展,即可完成整个*治区的建设。

中央*部的建筑,是茂菲和吕彦直的得意之作。在建筑形式上,它借鉴了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外观艺术,并融合了西方建筑的结构。此外,在中央*治区内,他们还计划凿筑湖泊,点缀园林,“于庄严璀璨之中,兼擅林泉风景之胜。”

中央*部的设计图。

对于一国而言,首都的规划绝不是单纯地造城,它是执*者*治意图与理想的声张。中央*治区的规划,最能体现这一点,从选址到建筑设计,大量植入*化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的*治理念。

不过,这些都是纸上的计划。在风雨飘摇,积贫积弱的中国,造城运动的钱从哪来,成为摆在民国*府面前的首要问题。

孙中山给孙科指了一条路。孙中山曾经认为,中国革命成功后,将会出现15个上海,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导致土地、房产的的增值。拥有不动产的人,将会分享基建的红利。如果没有良性的制度,社会或将因贫富差距过大而发生断裂。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设立不动产税、土地税和土地增值税,从拥有不动产的人手中切割部分红利,充盈财*的同时,实现土地平权。不过,孙中山的想法与其说是一种经济制度的设计,不如说是一种*治考量。

但是,他的观点影响了孙科。在首都计划的最后,他们附上了同时一个重要的图——南京的地段价目图。这张图清晰地显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集中供应的地段,不动产和价值可能发生的变化,由此带来的税收变化。孙科以此正面回应了劳命伤财的质疑,他认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不仅不会亏钱,还可以赚钱。这个想法在当时是极具前瞻性的,和今天的土地财*几乎如出一辙。

首都计划甫一公开,就引起了轰动。当时《纽约时报》的驻华记者切斯特写道:“这位建筑师与规划师为新中国的首都所做的事情,就像一百年前朗方少校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所做的那样。茂菲也怀着一个梦想,也许他死后百年也不会全部实现。可是,朝着梦想成真的方向,他是快乐的……在印度新德里、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建筑师们正在地球上遥远的角落,建造欧洲血统的*府大厦。但茂飞的工作是在南京的古城之外建设中国的首都,他的梦想是把它建成中国的式样。他的任务之一,是说服新中国的领导人——中国的首都就应该是中国的样子。他几乎做到了。”

不过,也只是几乎。

05

年春节前夕,加入首都计划规划组不久之后,吕彦直查出肝癌。他依然全情投入工作,花了一年时间,最终完成《规划首都都市区图案大纲草案》,对功能分区、建筑风格以及建设计划、财*预算进行了提纲挈领地设计。

年春节前,吕彦直病情不见好转,回到上海古拨路55号的寓所静养。期间,他写下遗嘱,交代自己未完成的工作,嘱咐合伙人*檀甫务必监督中山陵及中山纪念堂的建造,保证工程如约完成。他还写信给远在北京的未婚妻,严复的次女严璆,请她另做打算。

当年的3月15日,吕彦直病逝。严璆在北京西郊出家。年后,她经香港转道台湾,终生未嫁。

一如王俊雄在研究完首都计划时所言,受*治因素影响,首都规划的制定过程异常复杂。不仅负责首都设计的*府主体发生改变,就连承揽具体规划设计工作的*府机关亦受*国高层权力倾轧影响而发生更迭。中央*治区的规划最终搁浅,在那片钟灵毓秀之地,蒋介石修了一座美龄宫。

此外,受限于当时的规划技术,《首都计划》有明显的缺陷。比如,对于产业发展的前瞻性远远不够,没有留足发展空间。对于未来人口数量的预判也不够客观,按照当时的预测,百年之后,南京的人口数量将达到万人。这种预测显然很傻很天真。

民国的“*金十年”里,在这部规划的指导下,南京这座城市依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直至年12月13日,日本占领南京,一切戛然而止。

有专家做过测算,《首都计划》实施了30%~40%。路网的规划执行得最好,南京城市的主要道路格局,在当时基本成型。中山路林荫大道,鼓楼、新街口、颐和路公馆区建设完成。作为城市主干道的中山路,仍是南京道路的骨架,两旁的建筑是民国建筑的露天博物馆。无怪乎南京作家叶兆言说,首都计划让南京吃够了老本。

首都计划之后的年,茂菲退休,回到了美国的康涅狄格州自己设计的家中。中国的岁月让他难忘,他还在佛罗里达州设计了一个只有8个家庭的小型的中国村。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72岁的茂菲第一次结婚,5年后,在家中去世。

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茂菲设计的清华园里,梁思成和陈占祥正在为新中国设计首都。这是另一段满目疮痍的故事了。我们喜欢谈论超越和替代,习惯摧毁、覆盖、再摧毁的戏码,一些顺畅的坦途,有时候被人为的挖出了沟壑。

参考文献:

1.《首都计划》

2《城记》

3.《规划首都都市区图案大纲草案》

4.《南京传》

5.南京记忆

《首都计划》:打造百年前的中国“华盛顿”

6.不该被人遗忘的建筑大师——吕彦直

7.广州城史

从“广州录事司”到第一个现代城市的诞生

8.王*谈南京城市规划:民国时曾有机会另建新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