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扶霞推出新作寻味东西 [复制链接]

1#

“最懂中餐的西方人”,这是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在读完扶霞首部简体中文作品《鱼翅与花椒》后给出的评价。两位分别来自东方与西方世界的美食家也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在扶霞新作《寻味东西》里,也留下了陈晓卿欣然作下的推荐序,其中直白而坦诚地表示:“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人,那么扶霞的文字肯定是你的菜。如果你一日三餐味同嚼蜡,我觉得这本书不读也罢。”

跨越东西版图,竭力打破饮食文化的偏见

《鱼翅与花椒》的文字时常被读者称赞“流畅生动,没有丝毫翻译痕迹”,这当然要归功于和扶霞一样热爱烹饪而又才华横溢的译者何雨珈。《寻味东西》的翻译任务也毫无悬念地落到了何雨珈身上。早已成为扶霞“闺蜜”的她在翻完这本新书后,情不自禁地在译后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段落:“翻译这本《寻味东西》,就像和扶霞满世界吃饭旅行。从前向人推荐扶霞作品的中文版,我总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需要看一个英国人写的中国美食?这本文集则不需要。原来美食江湖上的这位女侠,不仅浪迹华夏大地,还撒开了在整个地球飞来飞去。‘我来,我看,我征服’,在她这儿是‘我看,我吃,我写下’。”

的确如雨珈所说,扶霞这本新作将目光从中国转向了世界。如果说《鱼翅与花椒》是一本扶霞以美食为线索展开的“寻路中国”之旅,那么在《寻味东西》里,她便是带着自己那颗包容的心,试图跨越东西版图,竭力打破饮食文化的偏见之墙。她不厌其烦地告诉人们,憎恶与欢喜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相对而言”。“我眼中的‘习以为常’,在你看来可能‘陌生怪异’,反之亦然;你谓之‘发酵’,我视为‘腐烂’;你食之‘美味’,我感觉‘恶心’;如此总总,不一而足。一涉及文化偏好,‘正确’和‘错误’的概念往往难以准确界定。”所以,对绍兴臭霉菜赞不绝口的我们,完全可以尝试欧洲美味的蓝纹奶酪;而向来对下水望而却步的西方人,也应该敞开胸怀,体验一下啃鸭舌的美妙感觉。诚如扶霞在本书中提到的愿景:“我希望自己的英文作品能够促使西方读者摈弃偏见,重新思考对中餐的态度;也希望它们被何雨珈翻译成中文后,能让中国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对所谓‘西餐’的成见。”

首度畅谈个人美食生活趣事

抓住男人的胃就能抓住他的心?扶霞用亲身经历告诉你:才怪呢!她在书中大方承认自己有过多次试图通过美食俘获钟情对象的经历,全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他们要么完全沉醉在美味菜肴之中,忘记了“美女大厨”的存在;要么就是坚定不移崇尚清苦的“厌食症”帅哥,如果不是为了活着,他们甚至根本不想吃任何东西……值得庆幸的是,追爱过程中遭遇的这一次又一次挫折,并没有磨灭扶霞对美食的热爱,我们才得以见到今天这位吃贯东西的“女侠”。

行走美食江湖,怎么可能不挑战几样让人弹眼落睛的菜肴?于是,为了完成烹制“一鸡九吃”的全过程,她拜托友人将一只活鸡带到伦敦,并在自家后院不顾邻居们无比惊恐的目光,亲手将鸡杀掉,再来上一番熟练的拔毛操作。想让西方友人感受一下鞭菜的魅力,几经周折从苏格兰猎鹿人手中搞到四根鹿鞭,并大显身手为朋友们做了一顿大餐。还有用不同的勺子品尝食物不同的味道、和考古学家一起“偷吃”文物里残留的食物渣……扶霞在饮食文化的海洋里畅快遨游,兴致始终不减。

最后,依然用扶霞“中国闺蜜”何雨珈的一番动人之辞作为结尾:扶霞是中外美食界绝无仅有的扶霞。当物理上的移动空间受到限制时,最要感谢她的文字,让我们的心神游遍五湖四海,上下沉浮千年。愿扶霞新作《寻味东西》能够再次令我们打开看向世界的眼睛,放飞探索东西的翅膀,慰藉焦虑不安的灵*。

(燕都融媒体记者宋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