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山大师兄庄孔韶做学术要避免无趣无关的行 [复制链接]

1#

澎湃新闻请讲栏目推出“开山大师兄”专栏,将陆续刊发作者许金晶对新中国首批文科博士的系列访谈。“开山大师兄”,指的是新中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各学科最早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本文受访者庄孔韶年12月生于北京,庄孔韶师从中国著名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位民族学(人类学)博士。-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弗里茨博士后研究基金在人类学系完成研究。-年返国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主任兼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年创建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任所长;年赴浙江大学新建人类学研究所,任所长;今年()10月刚刚受聘云南大学“魁阁”学者身份和社会文化人类学首席专家。庄教授现在还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影视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和《人类学研究》杂志主编。笔者于年4月14日晚在北京海淀世纪城采访了庄孔韶教授。跟庄孔韶老师的会面与访谈,堪称一场知行合一、妙趣横生的人类学田野课——澳门味道的晚餐,从饮食人类学谈起;深聊《金翼》与《银翅》的顺承与异同,涉及人类学的“鼹鼠”深掘和横向涉猎;聊起庄家的家族历史对自己的影响,蕴藏丰富的历史人类学内容;路过小区的体育场时,庄老师便聊起自己每天的踢球运动,以及刚刚在《开放时代》上刊发的足球人类学论文;顺手帮老师打理家中的地毯,庄老师又谈起这张新疆老地毯里丰富的文化交流与叠压;访谈结束,欣赏庄老师家中的画作,老师又随手拿起刊有他绘画人类学论文的《思想战线》杂志,相赠于我……喜欢什么就玩什么,玩什么就研究什么,并且都能“折腾”出大名堂——这样年过古稀,却心如顽童般的庄老师,实在让人又敬又爱。

年,摄于北京世纪城家中。

一、家族传承

许金晶:我看过一篇文章,是说北京景山公园前面街道形成的历史,你家住在这里多久了?

庄孔韶:

我考证了一下,庄氏四合院是年建造的,到今年刚好是周年。20世纪60年代,房管部门迁来一些市内搬迁住户,就把我家的大宅门楼(这条街最大的)拆除,并将整个前院、车房铲平,改造成南北向的三个排子房,老宅格局完全损毁,幸好中院未变,却也面目全非。现在我弟弟还住在中院临街那间最大的房间,别的屋都是方砖地,唯独那间屋是水泥地。水泥地有一个高标号的水泥围棱,父亲告诉我,曾经是早年赵元任家折叠屏风的痕迹,这一间屋就是当年赵元任太太杨步伟的诊所,屏风后的位置,临街特为开了一间小门。赵太太学的是计划生育,大概当时是生育咨询的诊所,所以这个院子和这间屋应是中国计划生育思想的发源地。这个院子还是他的语言学沙龙所在地。

许金晶:赵家怎么住在这个院子?

庄孔韶:

清华筹建的时候把赵元任、庄泽宣等人从国外请回来。我家和赵家都是武进人(现在常州)。我有一次找到一本书,杨步伟女士写的《杂记赵家》,说在景山东大街找到一个三进的院子。后来我在商务印书馆看到《赵元任年谱》,有一段记录,跟《杂记赵家》核对,的确是在这住过,中院是他的语言学沙龙,后院他们住着。那就是说有一段时间我们家是空着的,他们来住了,都是同事吧。

许金晶:听说您祖辈是教育和外交的专业?

庄孔韶:

我太爷爷庄兆铭是清时驻日外交官,六爷庄泽宣最小。我自己的爷爷泽容,是皇墙背后的京师大学堂采矿系的,这座房子就是他设计的。

庄泽宣的书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是《民族性与教育》(年出版),读了很多遍。这本书既涉及比较教育又涉及教育心理学,把各民族的优缺点都说了,跨文化的比较这些内容很有意思,我没读人类学的时候就这样认为。

许金晶:您的博士论文单看题目是比较大的,在具体的田野地点和范围的选择上,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庄孔韶:

我们年硕士毕业,林先生年才开始带博士,年得到学位,是因那时学校和导师才有博士授予权。当时我同时做两个题目,林耀华先生成名之作《金翼》的续本《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s-s》和《教育人类学》(应邀写作),我想哪个先完成哪个就是博士论文。我参考六爷庄泽宣比较教育的思路,加上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比较了欧陆和北美不同凡响的教育人类学作品,再联系中国自身。可以说先完成的是《教育人类学》。

许金晶:您是在“文革”中度过青少年时光的,能否谈谈进入大学之前的主要人生经历?

庄孔韶:

“文革”中我们家人都被发配了,黑龙江、山西晋中、广西还有北京密云,当时去远郊区密云看我的父亲,要乘慢吞吞的绿皮火车,很不方便,和今日无法相比。我小妹小学被外语学校选走了,学德语,住校,家里就只剩我和我妈俩人。老师还挺喜欢我,他说有两个中学教师的名额你想不想试试,我说好啊。我去学校应聘,我毕业在育英中学,当时叫二十五中,而应聘的是北京61中,以足球运动著称,在那里一下子当了十几年中学老师。

许金晶:“文革”初到年,差不多吧。

庄孔韶:

对,差不多正好是“文革”那一段。“文革”初学校动荡异常,我瞧这个不对头,正好有串联,就去了。当时年轻,人家也不知道是学生还是老师,就串联到了云南,未料成了我后来的人类学调研基地。

许金晶:就开始对人类学有兴趣了。

庄孔韶:

不,那时完全没听过什么是人类学。那时很少有人读书,后来出了离奇的张铁生事件。

许金晶:白卷英雄。

庄孔韶:

我父亲庄之模是辅仁大学生物系的,研究生物进化论,一生致力于生物教学和研究撰写,也是中国电化教育和北京植物园的奠基人之一,曾导演用显微胶片摄制了解放后最早的生物教学影片《细胞》和《草履虫》等。“文革”期间他也受到了冲击,但我们父子情深,共渡难关,关系极好。张铁生事件后,他对我说,这太奇怪了,他说总有一天得恢复考试,所以我的家学就开始了。他辅导我生物进化论和人类早期社会的知识,同时辅导我妹妹细胞生物学(她是中学少有的小语种德文教师),这两门知识刚好是我父亲通晓的生物进化论的两个端点。他的书架上有一本林耀华的《从猿到人的研究》,我父亲就让我看。

后来果然就恢复考试了,我小妹考到北师大生物系的研究生,我父亲查到招生目录上有林耀华,相信是书架上写从猿到人的那个人,因为考试专业是原始社会历史学,中央民族学院的,于是我就考了他的研究生。

许金晶:看来您父亲在家做的指导对子女很重要。

庄孔韶:

我也经常看他的文章。我父亲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一直是京津冀一些报刊的副刊主笔,特别是畅销的晚报,他喜欢把生物学的动植物知识和古诗词结合写文章,每周我都会看几篇。

许金晶:小品?

庄孔韶:

是的。父亲对我说,有人总说字少写不明白问题,但实际上,字能写的话字、字应该都能写。关键要学会炼句。于是我就跟他学写小品,高中时就协助他。他在晚报副刊发的所有动植物小品文全是我插画,后来我也学会了硫酸纸的特别钢笔绘图。

北京晚报《燕山夜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早期看像《燕山夜话》这类和我爸的小品,都是来回推敲和炼句的短小妙文,自己也练习写,对日后写作是非常好的。

许金晶:还有您提到林老师的《从猿到人的研究》。写得很漂亮。

年庄孔韶陪林耀华先生住北京友谊宾馆。

庄孔韶:

说明他实际是思想活跃和精致的人。如果提费孝通先生的著作,首推《乡土中国》,文笔也好,一瞧就是讲究炼句的。我们上学首先受益于《金翼》。我是大弟子,近水楼台,英文版我也是先拿到。我考试的专业叫原始社会历史学,很奇怪的名字,那时还回避民族学、人类学的称谓。实际上后来我一听课,这不就是民族学吗?这不就是人类学吗?

在中学教书的时候,我爸跟我说,中学老师什么都教,需要你教什么就得教什么,长此以往是不行的。我俄文还可以,就想办法争取,慢慢改为教俄文,“文革”中仍每周在一位父亲世交的俄人后裔家学,保持最后6年教高中俄文。年第一次恢复研究生考试时英文、俄文任选,我的俄文已经够应付了,才能一下子考上。说明我爸的判断是正确的,他认为考试总有一天会恢复,他都算好了。

二、续写《金翼》

许金晶:刚才提到《金翼》,您写过姊妹篇《银翅》,能不能比较一下这两本书?

庄孔韶:

《金翼》是关于福建的,看了英文版的,年台湾有个山寨繁体字版,也找来看了。我就跟林先生商量,能不能做个续本,博士论文就做这个了,他同意了。我年就开始调查了,写了七八章,有一稿也是按小说写的,我到美国之后,觉得这样不行。《教育人类学》是中国第一本人类学专业的教育研究著作,而《金翼》加《银翅》相关于中国闽东百年社会文化变迁的历程,因此人类学的地方文化细部透视也很重要。所以一个也不想放手。

我很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