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来国外两个月,你想吃中国菜吗 [复制链接]

1#

身在异国他乡留学,饮食差异往往是个无可避免的大问题。

你能坚持一个月甚至一年不吃中国菜吗?光是想想,可能大部分同学就要抓狂了。

身在异国他乡留学,饮食差异往往是个避无可避的大问题。众所周知,咱们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美食地方小吃那是相当的多,从小到大,我们都徜徉在美食的海洋里。突然出国了,文化差异会导致饮食的差异和不适应,可能刚刚那段时间没什么,但是时间一长,就会让你觉得人生好艰难。因为学习已经很累了,还整天吃汉堡土豆三明治,同时不能吃到想吃的酸甜苦辣的饭菜,就可能…挺难过的。

中国菜因为历史悠久,有很多文化底蕴和众多饮食流派的积淀,再加上菜品烹饪技术的不断创新,造就了种类繁多、千变万化的特色美食。并且,我国的饭菜注重色香味俱全,从视觉和色觉上就给食客很大的感染力,其次就是浓郁的香味,最后是菜品的滋味,能给食客带来各种不同的味觉和视觉体验。

欧美大多国家的早餐一般以面包、牛奶、鸡蛋等为主。午餐基本是快餐,像三明治、咖啡、汉堡包等。晚餐会比较正式一点,会有一两道菜,如牛排、猪排,搭配的有面包、*油、点心等。

有一位现在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留学的小李同学说:“这边的口味比较独特。例如薯片,中国人可能就是吃咸的或者是甜一点的,而外国人会吃咸味的而且加醋的薯片。而且我们的饮食习惯也不相同。”另外她补充说道:“外国人中午休息不到一个小时,他们有时候只吃一份沙拉来维持下午的工作所需要的能量”

在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食物搭配的不同也是学子们不太适应的一点。比如日本的和食非常清淡,但价格偏高而且海鲜居多,营养并不是很均衡。洋食偏油腻,炸的食物居多,例如各种炸猪排、炸牛肉饼等。这就导致食物要么太清淡要么太油腻。

对于欧美的日常饮食,留学生们多数表示“吃不惯”,他们的日常饮食还是以中餐为主。央视新闻对留学生的采访中,在英国考文垂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就读的胡伟豪说:“外国人喜欢炸煎烤的食物,蔬菜只存在于沙拉中,土豆作为配菜用得最多。而且当地人一年四季喝冰水。这些食物偶尔吃一下还好,天天吃就受不了。”在英国就读的小李同学对此也有点不适应,她说:“食堂的饭很单一,早餐只有煮豆子、奶油鸡蛋、香肠、面包;午饭就是西红柿、豆子、香肠、面条、米饭。

外国人就餐相对简单,午饭基本以三明治、汉堡为主。而习惯于将午餐作为一日正餐的中国学生就会觉得这么吃不够丰富。此外,国外很少有以食物养生的观念,吃饭也没有中国这么多讲究,不太注重食物的营养均衡。初来异国,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常言道,方法总比困难多。留学国外的小伙伴们可以试着理解文化差异,发现国外美食中的好吃和独到之处,慢慢地接纳适应它。当然,也可以适当的吃点中餐,换换口味。

1、

去当地的华人中餐馆或自助餐馆:

国外会有非常多的中国餐馆,粤菜、川菜、赣菜等。中餐馆尤以粤菜为主,大多数会卖海鲜类菜肴,价格比较适中,口味很地道。

自助餐或快餐,一般也比较符合我国留学生口味。以麦当劳为代表的汉堡包餐厅、以肯德基为代表的炸鸡餐厅,还有披萨、三明治和热狗的快餐店。快餐还有个好处,那就是不用付小费,可以节省开支。自助餐的种类非常多,水果、蔬菜、各种肉类和海鲜,同学们可以尽情自己选择想吃的,换换口味,只是有一点需要记住,就是我们不能浪费嗷。

2、

享受烹饪时光,自己做饭:

饮食差异也可以说是文化差异的一部分。体验当地的饮食文化也是相当重要的留学内容。对于留学生饮食方面不太适应的情况,小编觉得吃得习惯自然最好,吃不惯的话,就得好好学习做饭啦!

常言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同学们可以将做饭变成一项重要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央视新闻对留学生的采访中,小颜同学表示很享受自己做饭的过程,他的好厨艺让他交到了不少热爱中国美食的外国朋友。他语气颇为愉悦地说道:“我每次做饭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与学业完全不冲突,而且别人称赞我做饭好吃时我也很得意。”每到周末,颜仕琦都会去价格较便宜的菜市场购买很多海鲜和蔬菜,准备好一周烹调所需要的食材。中国食材在美国并不难买到,只要愿意动手掌勺,在异国他乡也能吃到正宗的家乡风味美食。

也有同学认为,相比于外出就餐,自己做饭更为实惠。现在,在外国有很多家中国超市,所以一些常见的中国食材、配料很容易买到。有不少同学会到这些超市购买一些速冻水饺、烧麦、蒸饺、老干妈等中国特色速食食品一解思乡之情。

中国人善于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味蕾的满足是一种思乡的方式,而吃中国菜除了让肠胃满足,也是为了重温家的味道,酝酿思乡的思绪。不管你想吃还是不想吃,这个过程都是国外留学生涯不可或缺的一笔。最后,小编希望大家都能吃的开心,学的开心,好好享受自己的海外生活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