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啥药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0/9084672.html在某乎上,一个问题收获了极高的回复量:“让外国人无法理解的中国文化有哪些?”网友们也是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与外国友人交流的经验,一个个回答都让人直呼“可爱”“宝藏”!
在各种回答中,有惊讶于中国人信仰混杂的,也有被“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一行行行行行”(有小伙伴们能一次性全都读对吗!)的读音搞到头昏脑涨的。
有被婚礼鞭炮惊醒的、也有被迁坟大典惊呆的;有沉迷吃糖果子、蜜三刀的,也有看着皮蛋、臭豆腐呆住的;有赞叹手指量水煮饭的东方神秘魔法的,也有对亲戚辈分怎么称呼一脸懵逼的……
另一个问题也十分有趣,题目是:“有哪些中国输出至国外的文化?”说到这个问题啊,东亚文化圈的汉字文化和儒家文化那可真是当仁不让了,时至今天日本和韩国的许多节日都和中国有着莫大的关系。
但是中国在历史和当下输出的文化可远不止这些:被各国人民疯狂宠爱的熊猫,生肖文化与神奇的雕塑艺术,走进欧洲锦标赛的麻将,high到世界人民携起手来摇摆的广场舞,以及让人欲罢不能的中式烹饪和中式调味料……你还能想到什么?小北在留言区等你呦!
不过最让小北动容的还是关于许多“中国粉”的讨论,当我们国家还有些人在搞着“精美”“精日”“印吹斯听”的神奇言论时(前两个小北还勉强可以理解,但是印度到底有啥好吹的?),当然这样的人肯定是互联网空间中的少数杠精啦!
不过与此相对,一些旅中的外国人却在自觉帮中国维护,替中国发声: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欧洲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募集资金的保罗·罗伯逊,在中国长大书写民国底层农村女性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模拟《诗经》、楚辞惊醒诗歌创作并提出通感手法的法国诗人谢阁兰,还有今天许多前来中国访学交流的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开放包容的立场,正在今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
所以,中国文化到底有着怎样神奇又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又有多少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有趣故事?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寻根、守根的本根意识维系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以阴阳观念、人文精神、崇德尚群、中和之境与整体思维为基本内涵的中华文明,经历着几千年的丰富与发展,在当下正寻求着自主的发展与多元的繁荣。
除了我们熟知的文化脉络之外,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中还有新鲜有趣的地方,不妨就和小北一起来,在几个历史的侧面中管窥中华文明的迷人。
01
魏晋风流,也得有衣食住行
当你想到魏晋南北朝时,映入你脑海的是名士风流清谈玄学,是老庄告退山水方滋,还是南北割据群雄并起?
然而比起那些写进了历史中的传奇名将或潇洒名士,也许百姓日用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样是亮丽的风景。
中国向以“衣冠王国”著称于世,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服饰较之前代,开始变得绚丽多彩。特别是魏晋南北朝阶段,胡服入汉,类似背心与马甲一类男女通用的常服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称之为“裲裆”。
时尚需要成套的快乐。魏晋时期,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传入中原后经过变异,形成了裤筒肥大的下装。
因裤筒肥大,为方便行动,人们多在膝盖处用绳或带扎起,使下部成喇叭状,极富特色,可以说这是南北服饰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小背心配喇叭裤,这么一想是不是竟然有种莫名的时尚感!
另外一种颇为独特的服饰是:袜子。独特的不是袜子本身,而是袜子的长度——一尺长,根据不同的朝代规定,大约是今天的25-30cm长。为啥会有这么时尚的长筒袜设计呢?古人将袜子称足衣,魏晋时期人们穿着的袜子多用丝帛、麻布或皮革等制成,有一尺来高,袜口缝有带子,用于系牢。因古礼有入门脱履的规定,所以袜子对上层社会来讲,还是很重要的。
除了时尚且便利的服饰设计,中国饮食文化的先进更是自不必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曾提及:
“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至于中国人民饮食之习尚,则比之今日欧美最高明之医学卫生家,所发明最新之学理,亦不过如是而矣。”
魏晋时期饮食较之前代发展更盛,《食疏》《崔氏食经》《食馔次第法》等一系列菜谱出现,美食品评更是当时世家大族快乐生活的重要一环,正所谓“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
品评美食的快乐是局限于门阀士族的,甚至连每日每餐饭的数量也要受限于阶层。皇帝的进餐次数按礼制为每日四次,即平旦食、昼食、晡食、暮食。
贵族的进餐次数为每日三次,一般人的进餐次数则为每日二次。大家回到古代,至少也都是贵族了呢!
丰富的副食也在这一时期走上了人们的餐桌:索鱼、鲍鱼、鳅、鳖、青蛙、蟹、螺、蚌、贝等渔产品,张骞通西域后引入的胡葱、胡蒜、茴香,以及在当时已经作为必备调料的豉、醋、蔗糖和“八和齑”(“十三香”)……
炙、炮、煎、炸、缹、烩、蒸、煮、烧、炖的花式烹饪方法更是满足了食材和人们胃口的双重需要,“舌尖上的中国”名不虚传!
02
外交往事,不变的大国风度
不久前的6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纪念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蓝厅论坛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其实今年以来振奋人心的外交新闻并不少,中美安克雷奇对话中老虎杨的一句“你们在中国面前没有资格说,你们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更是一度燃爆全网。事实上,中外文明交往中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旅程还远不止这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华文明史中的外交往事。
元代沿袭南宗制度,在东南沿海地区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事务。到元朝中期,市舶司统一合并为泉州、广州、庆元三处。
其中泉州是当时东方第一大商港,“番货、远物、珍宝、奇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因当地生长刺桐树,故在世界上又以“刺桐城”著称。
海外贸易也为元朝带来了巨额收入,到仁宗末年,市舶税收入已达到钞“数十万锭”,这种开放的国家视野,是不是狠狠打脸了一波前几年一些国家的反全球化浪潮?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对外奉行睦邻友好的方针。年,明成祖朱棣内战夺位。他在对外政策上比朱元璋更为积极,不仅大力发展传统的朝贡贸易,还将这一贸易形式主动推往海外进行,于是便有了大名鼎鼎的“郑和下西洋”。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郑和的七次远航,船只上百,多时甚至在艘以上,满载瓷器、丝绸、铁器等货物。
随行人员更是多达两万七八千人,包括官员、水手、军士、工匠、翻译、医生等各类专业人员。船队所到之处,宣扬明朝国威,邀各小国前往朝贡并就地交易,用所载货物换取当地特产。
于是乎在永乐年代,“诸蕃使臣,充斥于廷”,中外使节往来之频繁,为鸦片战争以前的古代中国所仅见。除贡使来朝外,还相继出现了一些海外国家国王亲自来朝的情况,这在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03
自在娱乐,文明的多元内核
娱乐风俗是文化传统的积淀,更是维系人间情感乃至国家制度的一种力量。唐宋时期名目繁多的音乐、舞蹈、杂技、斗鸡、舞马、赌博、拔河、角力、毬赛、放风筝、荡秋千,就颇足以见出时人文化生活之丰富精彩了。
隋代以来,观赏牡丹的风尚便在文人士大夫间流行开来。每逢牡丹绽放之时,人们欣喜若狂,饮酒品花,为“牡丹之会”:“京师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诗人张祜甚至说自己到京师不为求名入仕只为是“唯待春风看牡丹”。天香国色、雍容富贵的牡丹成为了中国的国花,是不是也在这里找到了一些文化的溯源呢?
想要赏花,除了有“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盛事,也需要赏花人有悠闲的时间。唐代交通便利,外出游玩不仅在官僚和文人中兴盛,更是得到朝廷的鼓励。
唐玄宗曾几次下令,在节假日给予旅行的官员以经济赞助;唐德宗则在贞元四年诏令节日期间“宜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并按官职大小分别赐给旅游费用——“委度支每节前五日支付,永为常式”,旅游得到了皇帝和官府的支持并制度化,想必不少还得挪年假的打工人们要实名羡慕了!
除了赏花,古人的有趣玩法更是不在少数。寒食清明之间,有一种神奇的活动,翻译成白话大概就是“斗鸡蛋”:“寒食城市多斗鸡卵之戏,出古之豪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兰茜,加雕镂,递相饷遗”,便记载了节日期间人们将精心雕镂或彩画后的鸡蛋互相赠送,比美争胜的风俗。
来自于波斯的骑马击毬也在唐代兴起。马毬是集体对抗的项目,比赛分两队,击过对方毬门者为胜。打毬时坐骑的马尾打结,防止相互缠绕。
据说,唐皇室毬队页曾与毬艺不凡的吐蕃毬队比赛,屡战屡败,后来由临淄王李隆基率四人出场,迎战十人的吐蕃毬队,风驰电掣,所向无敌,终于取胜。沉迷马上踢球的可不止唐玄宗李隆基一人,唐宣宗可在空中击毬百次不落,唐敬宗打毬常至深夜二更,唐僖宗更是自负地宣称:如果打马毬有科举考试,他能中状元。
与骑马击毬的剧烈运动相比,智力拼搏的围棋更受文人和普通民众的欢迎。唐代还流传下来著名的棋谱,史称“一子解双征”妙棋,据说是宣宗时代第一高手顾师言与来访的日本王子对弈留下的名局,如果有懂棋的伙伴,不妨在评论区和我们科普一下吧!
概言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劫难而绵延不断,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自然需要我们更多地去感受、去了解、去传承,我们也应当透过一部星光璀璨的文明史,看到在王侯将相英雄传奇之外,属于普通人的喜乐悲欢与生活百态,看到流长在我们血脉中的日用之道。
今日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与众不同的文化现象或文明习俗?你觉得有哪些是外国人非常难以理解的?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知识,讲出你的故事。
小北也将挑选一位幸运读者,送出本期主题图书(当当当当!)——非常具有阅读和收藏价值的《中华文明史》四部,系统论述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展示各个时期文明的丰富多彩的面貌,精彩内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