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日本吃了一两百万元后,我决定写个游客版 [复制链接]

1#

谈完“江户前”三大匠的职人往事(具体点击:“江户前”三大匠),再加上更早之前的“江户前”背景介绍(具体点击:1,二郎和金枪鱼;2,前生今世;3,食材盘点),基本上,日本饮食两大流派之一,日本关东地区的“江户前”料理,也就谈得差不多了。

按照正常的顺序,接下来,我们应该谈日本料理的另一派,即关西地区,京都风格的怀石料理。

但想了想,写这一系列日本饮食的文章,主要目的还是要为更多国内游客提供个参考,怀石料理可以放到后面再讲,写它之前,还是先把这个和中国游客有关的饮食指南给写出来。

我们这个指南,不是网上找几张图片,然后看看资料,再凭着联想就能吹上半天的大路货。在它背后,是我们过去5年,在日本从南九州到中部地区,再到北海道的各种踩点、试吃,外加我们几百位高端定制客户的饕餮反馈而得来的。

不管怎么算,这些年我们的定制客户,以及我们自己,仅仅在日本吃饭的花费加起来,少说也有一两百万元人民币吧。

它绝不止之前已经披露过的三篇,我们定制客户的那十几家米其林吐槽(具体点击:1,吃货的声音;2,特朗普的铁板烧;3,广东佬贼点评),而是有更广泛的场域。现在就更系统地给大家做个一手经验总结,我相信它对更多的国内游客,多少有点用处。

因游客而变的日本餐饮业

先谈谈这些年日本餐饮业,随日本“旅游立国”以来,外国游客增多之后的大背景上的变化。

这方面,我们在本月初,谈预订米其林餐厅经验时(具体点击:我订20多家日本米其林的感受),其实已经谈到过一些。

比如不少高级餐厅,在自己的官方网页上,已经有了针对外国游客的预订通道,虽然也还有些语言,网速等不完善的地方,但总体对游客确实变得更友好,这个不需要怀疑;

再有,有些变成游客打卡的网红名店,预约时间比过去大大延长,比如三河是山居,就是前文同样介绍过的那个“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的店铺(具体点击:“江户前”三大匠),从提前一个月预订变成提前三个月还够,一个预约电话之后,还得按照前台的约定日期,再打电话确认。

还有些本来开放预订的高级餐厅,受不了外国游客的“放鸽子”,结果又变得不接受预订,在前文同样举了个典型例子,即我们和小野二郎都去京都吃过的三岛亭,这方面就不再赘述了。

我们这里更主要的是来个更广泛、面上的回顾。

这个得从上世纪80年代,日本纸醉金迷的“泡沫经济”时代说起。那时候,日本的很多高级料亭,日子过得很好,也没有“旅游立国”,它们也不需要,因为仅仅熟客,就足以让它们日子过得很滋润。

滋润到何种程度呢?那就是有些料亭,甚至只接受熟客,似乎这更代表了一种档次,我价格贵,但靠熟客生存不是个问题,说明我真的好。

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不少熟客没钱了,不要说只接受熟客,就是开放接待生客,能维持现状就算不错了,这就是泡沫破裂后,日本尤其是高级馆子的变化。

再接下来,就是这些年,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去日本旅游的不断增长。日本料亭发现,外国人消费能力真强,转而开始接待外国客人。这就到了当前一幕,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