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至冬至养生这样做,健健康康齐过冬 [复制链接]

1#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今日18时02分

我们将迎来年最后一个节气

冬至

广东人素来有“冬大过年”的说法

冬至后,阳气缓缓回升

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

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

补对这一天,健康一整年!

冬至养生藏阳气

重点在“躲”

WINTER

冬天阳气藏得好,春天人体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躲”,才能保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01、躲暴饮暴食

如今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这期间大家一般聚会比较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02、躲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

03、躲大汗

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或大量出汗。

04、躲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尽量躲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了。

冬至穴位养生推荐

WINTER

冬至节气穴位养生以“驱寒扶阳”为原则,推荐养生穴位为至阳穴和腰阳关穴。

至阳穴

定位: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穴位含义是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故本穴为阳之极,可助脾阳除湿热,治疗*疸、胁肋疼痛、四肢重痛。本穴位于背部,故可治疗胸背痛。督脉循行脊中,本穴属督脉,故又可治疗脊强。

腰阳关穴

定位:俯卧,在腰部,于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之,约与髂嵴相平。

作用:祛寒除湿、舒筋活络。主治腰骶疼痛,下肢萎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等。

冬至饮食攻略

WINTER

冬至后进入“数九寒天”,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阶段要到来了。为达到御寒保暖的目的,在饮食上可以做一些调整~

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摄入

比如畜禽肉、鱼肉和鸡蛋等。

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仅有5%~6%作为热量散失,脂肪则是4%~5%。

红肉中还富含易被吸收的血红素铁,研究表明,饮食中增加铁的摄入,抗寒能力会增强。

需注意,要增加的是富含蛋白质的瘦肉,而不是脂肪多的肥肉。同时,每天吃肉量最好控制在2两以下。

饭前喝碗热粥、热汤

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粥或热汤,不但会让身体立刻感到温暖,还能暖肠胃、唤醒消化系统,促进食欲。尤其是杂粮粥还能帮助补充B族维生素和钾等多种营养素。以下这些粥各有各优点,推荐各位街坊朋友试试~

抗寒暖身:红豆红枣粥

红豆、红枣、枸杞搭配,就是一款不错的暖身粥,三味食材都有补益气血的作用。这款粥偏温补,有实热和上火症状的人要少喝。

养胃健脾:小米南瓜粥

冬季室外寒冷干燥,室内燥热,令很多人出现胃痛、四肢发冷等脾胃虚寒的症状,不妨来碗小米南瓜粥,养胃健脾。

小米营养全面,还可以补虚损,开肠胃,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这款粥能保护胃黏膜,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润肺止咳:银耳百合莲子粥

室内外温差大,进进出出,冷热交替,可能诱发咳嗽、感冒,加上气候干燥,容易导致燥邪伤肺。这时可以喝些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银耳百合莲子粥了。

银耳、百合润肺、润燥、止咳,适合用来改善肺燥咳嗽、虚烦不安等症状。

补肾益气:黑米粥

肾主水,其性偏寒,冬天的寒邪易致阳气耗散,所以补肾气就成了首要任务。中医认为,黑色对应的是肾脏,此时不妨喝点“黑色粥”。

黑米两小把、黑豆一小把、大米三把即可。黑米滋阴补肾、益气活血;黑豆蛋白质含量高,富含赖氨酸,能增强免疫力。

不过,患有慢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病症的人要少吃黑豆,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多吃深色食物

中医提倡冬天补肾,而黑色入肾。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蓝、紫薯、蓝莓等紫黑色食物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它能够预防癌症,增强血管弹性,还可保护视力。

因此,多吃黑色食物对于预防季节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指导专家★

*红珍

中医科

主治中医师

擅长于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甲亢、甲减、失眠、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鼻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胸闷胸痹、心悸、月经不调、小儿咳嗽、厌食等疾病的辨证治疗,以及常见病的针灸、拔罐治疗。

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点“在看”扩散给更多朋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