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拳走卧牛之地可养浩然正气中国民航杂志 [复制链接]

1#
治愈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517315.html

春有百花待放,疫去万里迟疑。

仰上一望日轨挪移,人类步履不息,磕磕碰碰像是崎岖路上的踟蹰。

向医者仁心致敬,为两界边缘的受难者祈祷——我们感同身受,我们等待到天从人意。

病痛面前,肉身如此脆弱,病*是远比我们古老的物种,如行兵布阵,你来我往了这几千年。

而我们三九三伏的锤炼意志与身体,并非徒劳。有心人,自有心得。

真正的练家子非术士,深藏不露,内里与众有别。

而我等庸常劳碌之人,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可等闲视之——锤炼不是虐己,可理解为常备不懈。

我们必将喧闹着回到街头

人生来便会不断认识许多人,深浅都有,不可貌相。

有许多人不是初见的形态,不交不露,人和人的距离本来就可近可远。李师父慈眉善目,说话不疾不徐,老伴儿桌儿上给卷饼递上,他会诙谐地说:谢谢您了。

相视会心,全是时间的柔软。除了健康,他有一种不易说清的气度,哪怕缓慢,似也含势蓄力。这是跟其他老人真切的区别——身不垮,形不散。走在路上,气定神闲,与常人行色有别。

北京,越接近城里就越嘈杂,时代裹挟着的洪流,让大隐小隐都无所可遁,真人难以不露相。几年前我就见识过他70岁时候的功力:切磋中,劲风过处,观者变色,发招就把多斤的徒弟撂倒。那是个30岁小伙儿,理科博士,兼北京市推手冠*。徒弟揉着自己的手腕还很受用的样子,李师傅戏谑:您这,不灵啊。

年代天坛公园里习练者

武者的切磋与斗殴完全不同,若是有事就伸手,怕也出息不到哪里去。作为技击的武术,本身就是一种修为,从心到体,一以贯之。李师父几十年的心得,都在日复一日的锤炼中。每天晚上他都会早早安歇,天不亮起身,借平常拥挤的小区里微明时的寂静,起势练功。这是他生活的最核心,别的琐碎都是于此的铺垫。人要真爱一个事物,就会让别人误会成痴迷,常人所不能通达的,往往就是看似无聊的寻常往复。

你可以一天早起,天天早起,就被“所为者何”困扰了,我辈庸众如是。

师父叫李克仁,被称为武界“隐者”。师出名门,功夫出众,却鲜为人知,在形意拳和太极拳的理论到实践都有真知灼见,“述而不作”,不事声张。只有少数几个弟子常来受教,叙谈,还蹭酒饭。还有人正苦练本领,发愿要拜于门下。“不能收,人要不行,功夫就是祸害,我不了解的人我教不了。”他很清楚,武术在谁身上,大有不同。

李克仁先生(摄影路泞)

年李克仁6岁就开始随父习武。其父是老中医,精通武术。他真正的启蒙老师是李尧臣先生——中国最后一代镖局的师,真正的江湖儿女。这位老英雄青史有名:当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尧臣先生应二十九*佟麟阁将*之邀,*中教习刀法。后在著名的喜峰口战役中,二十九*将士拖刀追杀日*六十余里,砍敌酋近百名。“七七事变”后,李尧臣先生隐匿江湖,身边带着二十九*的一盏马灯。

李尧臣先生(选自历史照片,手中武器应该是评书《雍正剑侠图》中童林的子午鸡爪鸳鸯钺)

李克仁少年心性:随李尧臣先生习三皇炮锤和绵掌数载后,又学崔毅士老师的杨式太极。再后来,对孙枫秋师傅刚柔相济的陈式太极拳倾慕不已,追随勤练不辍。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武林人才济济,总有名家日日于中山公园、北海公园演武授业。杨禹廷的吴式太极、吴斌楼的戳脚翻子、韩其昌老师的梅花桩等等,他都历历在目。李克仁眼花缭乱,只是起早贪黑的苦功过人,多多益善。

业精于勤还不够,父亲劝他专注一家功夫:传统上,散,博,不成体统。年开始,李克仁就专随形意拳大师骆兴武先生习拳。

骆兴武先生(选自历史照片)

骆兴武的八卦掌师从李文彪,形意拳上则师从“单刀李存义”的弟子郝恩光。影片《一代宗师》中的宫保森其实就是八卦掌名家宫保田,他是八卦宗师董海川大弟子尹福的门人,八卦门第三代的杰出人物,当过宫廷四品带刀侍卫。李存义是宫羽田师兄,被武林誉为“北侠”。京城靖摩寺招考武士,李存义第一。光绪二十二年(年),他抵金陵(今南京)做*队国术总教习,又任两江督标把总,后淡于仕途回到河北任丘教习武术,安老林下。间或也出镖,一把单刀,镖旗高挑,被称为“河北门神”。武林并非传说中的奇幻,但也绝非徒有虚名。名师高徒,总归是一种傲人的气度,不示人。年,在东三省武术擂台赛中,骆兴武夺得了冠*,张作霖亲自给他佩戴奖章。解放后,骆兴武先生在北京成立了“兴武武术社”,专门传授形意拳。

如果是块材料,为师的自然爱惜。收徒与教把式不一样,徒弟是师父事业的一部分,既是门中弟子,便要倾囊以授。正式磕头拜师后,李克仁就是形意门中人了。那时,民间老师传授武术是分门内、门外的——有的就只讲健身,师傅只有对门内弟子才授技击精髓和毕生习武体会,口授身传,绝不声张。

武林中许多故事都相似,只是许多关于“下山复仇”“别开天地”之演义能听个乐子罢了。苦练听着就苦:拜师第一年,根基颇好的李克仁只练一趟五行拳,再就是站桩,不厌其烦。表面上,骆兴武只是看,实际上,是等:等你褪去火气,看你安之若素,盼你稳如泰山。每天早晨,李克仁到中山公园跟老师练一阵拳,然后去上学,晚上自己一个人再练习一遍,每周还要到老师家里学习。一年多后,老师终于说:“把形意拳练好,就完全够。”这以后,李克仁便被准许每周去老师家一次,后来,每周去两三次,再后来几乎是天天去。

解放前北京的把式场子

最初追随骆先生时,正赶上那三年的年馑。每个人都有粮票,有定量。师傅爱惜,偶尔会留他吃饭,视如己出,但家里一直训教:你在老师家吃了一顿饭,老师就得饿一顿。穷文富武,起早贪黑的把式,不吃饱可顶不住。所幸家里也真爱惜,趁着些家底儿,能偶尔带他上饭馆吃饭。那时的高级饭馆,就是不要粮票,拿钱就能买肉吃。早上排队,中午才能吃上。就因此,没亏了身体,能吃才能练。就这样,李克仁还是清晰记得:从年开始,,,好一点了,从老人到孩子,整天都是饿的。那时候倒好,没什么血压高、糖尿病。

老师把形意拳的练法、用法,以及代代相传的一些练功窍要和自己的心得体会,从理论到实践,全部传授给他。领手,就是讲解套路招法的应用;喂手,就是老师给学生当靶子,让学生打,体会每一招法的劲力技巧。领手、喂手过后,散手实战,是老师指导学生打散手。中国传统武术许多招法的精髓,没有老师的传授,根本无法领会。李克仁在骆兴武先生的门下,潜心形意拳十数年,直到老师故去。骆老师虚怀若谷,从来不贬低他人。平时很严厉,可真练得好,他又很慈祥。授业时,他面沉似水,一招一式要人绝不走样儿。得遇这样的师傅,李克仁深觉有幸。这么多年过去了,家里一直供着老师的像。

电影《一代宗师》剧照

形意拳由山西蒲州姬际可创立于明末清初,初称“心意拳”。姬际可传曹继武,曹继武传山西祁县戴龙邦,戴龙邦又传于河北深州李洛能。李洛能先生继承发展了戴氏心意拳,将心意拳命名为“形意拳”,自此,武林喝号至今。形意拳是内家拳,初始便集养生与技击为一体,历代能人辈出。近代郝恩光、韩慕侠、孙禄堂等都是一代形意拳家。尤其孙禄堂先生,编写了《拳意述真》《形意拳学》等著作,公认功夫威震南北。

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形意内外兼修。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身空。”习武者一生都要拳功并练,所谓大道至简至宜,久练可以达到“身如桩木之稳固,久站如钉之入木”。形意拳桩功是依据拳理、拳法,效法《周易》之“三才”(天才、人才、地才),拳理、功法、拳法融汇,生理养生,技击体用。

李师父几十年的功夫,多有心得:形意拳外有五行配五脏,五脏配五拳,五行拳是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法,对应的心肝脾肺肾,对应着五脏,利于强身,汇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一本,就是灵气,万殊,就是适应各种变化。通过练拳,机能平衡,疏通经络,达到颐养健康之目的。武术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技击是功用。

年,李克仁在北海公园教拳时,遇到一个美国人,个子比他高,块头也很大,一看就知道是练家子。他的中文挺好,说:“你练的是传统的形意拳,太极拳也是传统的陈式太极拳,能不能切磋一下?”那就试试吧。先推手交流,他被“发”出去几个跟头;散手时,只一个照面,李师傅的粘连四手,每击必中,且都留着分寸。美国人服了,连连感叹。他在台湾学武术,练过自由搏击,曾经在比赛中获得过第三名。还有个日本人,一切磋,练得真是不错,非要拜师,但他就犯膈应:“还是民族情绪很重,对我很尊重,就坐那儿喝茶,正好放抗日的电视剧,他懂,这一看还变颜变色,好吧,我看这就算了吧……”

电影《师父》剧照

为了更好地将自己的一脉传承,20世纪80年代以后,李师傅开始在北京城市学院教授中国传统武术,作为教授一直工作到退休。武术的作用,一个是健体强身,益寿延年,另一个便是技击。虽然冷兵器时代已经过去了,武术技击肯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必须继承发扬。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理论与中医是息息相关。中医,京剧,书画,武术,都是国学的肢体,气脉相通,渊源不可断。

李克仁一直在把武术精华系统传承下去,以德为先,传有心人。经年累月,李克仁先生如今也育桃李,遇可信之人,都倾心相授。时代变了,有的事不能变,练武没有捷径,苦熬筋骨为先,从苦练到悟出妙处,再随天赋,甘泉自来。这老了老了,他还执意要办个“兴仁武术馆”,根本不为生计,就是沙里淘金的等人结缘。

李克仁先生传艺(兴仁武术馆提供)

李克仁有一个徒弟,远在贵州,因爱习武,就遍访名师。这位是公安战线上的一名尖兵,武术技击是真用的上。开始总想跟李克仁伸手,都被拒绝了——不熟,不露,也不收。一个头磕到地下,谁轻易给谁磕头?认识好几年了,这位不甘心,一定要试。李克仁也觉此刚正之人可交,那就试试吧。一动手“尖兵”就傻了,也是寒暑不易的功夫,也是身经百战的身子,一招便被李克仁制住,且留着寸量,还搞得手都抬不起来了。

于是这位也就位列形意门下,除暴建功,不便细表。每每有机会来北京,总是力邀师傅南下长住。在北京,李克仁只有六七个入室的徒弟,到家来,指点指点,过招,已不是真砍实凿那种刻意了。形意拳素称“拳打卧牛之地”,没有特别宽敞的场地,一样能练。他家住在二楼,徒弟们知道,这儿不能跺脚。

平日里,他也是起居有常。勤练不辍是一面,还要有充足的睡眠,全面的饮食营养,且有节制,广泛而不偏废。最主要,还得心境平和。以此,才能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道理一点不生硬。对于中国传统的养生学,李兴仁也深以为然:人体三宝为精、气、神,天三宝是日、月、星,地三宝有水、火、风,三者旺则生,三者衰则病,三者枯则老,三者结则死,练的就是精、气、神,行拳就是练精化气,练气化身,练身化气,有了一定造诣,自有分教。李兴仁行知合一,言之有物。不过,作为教授,他也深知“生长壮老死”的必然规律:到一定年龄了,体格肯定不如年轻的时候,练功的人能延缓些老态,保持一定活力,比相同年龄的人那就好太多了。

看着路人的体态,他摇摇头:营养必须有,但得均衡,现在怎么都营养过剩了,这比亏欠了难办,勤快人儿也都忙生计啊。路上熙来攘往,李克仁只多单刀一柄。囊中藏功夫,走路也有风。

真就应了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时间,给有心人安心。

(部分图自网络,侵删)

中国民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