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至节气,牢记吃3样,忌3事,老规矩 [复制链接]

1#

夏至节气,牢记“吃3样,忌3事”,老规矩别丢,助全家安稳入三伏

二十四节气,是咱们老祖宗自上古农耕时期传承下来的文明产物,也是咱们中华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24个节气中,有两个节气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夏至,一个是冬至。前者将迎来北半球白昼最长之时,后者则将迎来北半球白昼最短之时,可以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

今年已经过半了,马上将迎来的节气,就是夏至。夏至在古时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还因此酝酿出很多民间谚语,并且还有一个民间传统的节日,“夏至节”。俗话道,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也寓意着,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

老祖宗早有言,饮食要顺时而食,应季而食。夏至来了,民间都有哪些习俗和老规矩来迎接这个节气呢?今天,懒喵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夏至到,牢记“吃3样”

关于夏至的习俗禁忌,懒喵把它们总结为6个字,“吃3样,忌3事”,先来说说“吃3样”,也可以叫“老3样”,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食物了。

1、吃面条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民间谚语

夏至吃面的习俗,由来已久,而关于夏至吃面的民间谚语,最出名的当数那句,“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而咱们国家就在北半球,这也意味着,夏至过后,白昼的长度将一天天缩短。

老祖宗认为,夏至这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而传统食物里,面条属于比较长的食物,因此,在夏至吃面,有将白天吃“短”的寓意,也象征着一个自然转换的节点。

夏至过后,马上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因此夏至吃的面,又叫“入伏面”。不同地方,吃的面的种类也不尽相同。像北方人比较偏爱炸酱面、打卤面等口味较重的面条,南方则更偏爱三鲜面、阳春面等带面汤的、口味轻些的面条。

2、吃馄饨

馄饨一吃,不长痱子—民间谚语

除了吃面条外,夏至这一天,在我国江南一带,人们还有吃馄饨的习俗。馄饨是咱们中国的民间传统美食,清水和面做成薄面皮,再放入不同的馅料,下锅煮熟,再辅以汤共食,可以说是开胃又饱腹。

老祖宗认为,夏至到了,天气将越来越热,人容易没胃口。馄饨的口味偏清淡,喝一口汤,吃一口馄饨,可以消暑解腻,还能帮助开开胃。此外,馄饨音似“混沌”,因此,吃馄饨还有打破混沌之意,寓意吃了会变聪明。

3、吃苦瓜

夏天吃苦,胜似进补—民间谚语

夏天通常被称为“苦夏”,这是因为气温较高,人容易出现胃口不好、食欲下降的情况,并且还容易觉得乏力。因此,老祖宗认为,在苦夏里,多吃点带苦味的食物,可以清热消暑。夏至刚好是三伏天的前奏,而最具代表性的苦味食物,当属苦瓜。

民间认为,苦瓜和任何食材共同烹饪,绝对不会把苦味传给其它食材,具有一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品质,因此苦瓜又被称作“菜中君子”、“君子菜”。在夏至吃苦瓜,既能清热消暑,还有顺利度过苦夏的寓意。

夏至到,牢记“忌3事”

说完了夏至饮食“吃3样”,下面再跟大家聊聊,有关夏至节气的一些民间禁忌,都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老规矩。俗话道,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关于这些老规矩,我还是觉得留有几分敬畏之心比较好。

1、忌坐门槛

冬不坐石头,夏不坐木头—民间谚语

在我国江南一带,民间还有夏至忌坐门槛的习俗。老祖宗认为,夏至过后,雨水会逐渐变多,而有些门槛为木头制成,木头里面比较潮湿,因此坐门槛容易导致湿气侵袭,身体不适。而且门口的温度普遍比较高,应该坐在阴凉的地方为好。

为此,就延伸出了夏至这一天,不宜坐门槛的民间禁忌。老一辈认为,在这一天坐门槛,象征着会患疰夏,对身体不好。

2、忌剃头理发

“夏至不剃头”这一习俗,源自清朝时期,在记录苏州习俗的清代著作《清嘉录》中,还有过相关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

不过这里的“剃头”,和我们现在理解的剪头发,不能完全等同。这个习俗里的“剃头理发”,特指的是给新生婴儿的第一次理发,或者是出家人的削发。

3、忌骂人

俗话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其实不光夏至,在平时,骂人也不是什么好事。不过,老祖宗之所以特地强调夏至不能骂人,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气候炎热,人容易烦躁,这时候情绪就很容易上头。

当热到情绪失控,想骂人时,不妨想想老一辈们传承下来的这个规矩,让情绪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出来,而不是通过骂人的方式,避免两败俱伤。

夏至过后,三伏将至,想想就能感觉到满身满头的汗水,以及连吹过的风都有窒息感的盛夏。在夏至这一天,民间有不少的习俗和禁忌,上面提到的“吃3样,忌3事”,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

这些老规矩都是千百年来老祖宗们传承下来的,也会有其道理所在。作为后辈,我们不妨多几分敬重之心,助全家安稳入三伏。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随手点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