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过年一乐周人们的吃吃喝喝 [复制链接]

1#

这些青铜器的名字,你认识几个?

……

今天我们不讨论青铜器拗口的名字,聊一个轻松的话题——吃!

这些青铜器的名字虽然复杂难读,但是用现代名字来解读,就是锅碗瓢盆,各种瓶瓶罐罐。

青铜器是古代社会统治阶级制度和权利的标志,今天我们不论乐器兵器,专门来聊聊“有温度”的青铜器——那些周人们用来吃吃喝喝的锅碗瓢盆酒盅茶壶。

鼎使用的时间非常长,基本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所以形状也较多。

它大概是青铜器中知名度最高的了,而在使用青铜器的商周时期,它是用来吃饭的!

鼎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锅,分升鼎和温鼎,升鼎在当时被用来盛放煮熟的各种肉类,而温鼎则是用来烹煮肉食的,说白了就是一个用来盛红烧肉,一个用来涮火锅。

所以,你以为只有现代人才懂得涮火锅的乐趣吗?其实喜爱美食的周人们早都已经体验过了!

青铜器虽大多源于商周时期,但周朝属于青铜器的鼎盛时期,它不仅延续了商朝青铜器的昌盛,还衍生出了更多属于自己时期的形式和雕纹。

簋(guǐ)就是现在的碗,多与鼎搭配使用。

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与鼎一样,簋流行的时间也很长,从商到东周。

但对于使用青铜器来吃吃喝喝的周朝人士们,单单一个簋作为饭碗未免也太单调了点!于是他们又乐于创新的制造出了更多用来盛饭的器具:盨、敦、簠。

由于这三个同样都是饭碗,它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器盖两部分均可作为容器使用。敦在铜器中念duì,是古代盛黍稷的器具铜敦的专有读音,它产于春秋,沿用至秦。

盨始于西周中期,到了春秋初期就基本消失了,而簠则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战国晚期。

瞧这造型各异的饭碗,真是方的、圆的、椭的都给安排上了,就差给整个三角形了!

鬲(lì)作为煮食器,可煮肉和粥,但主要用途还是煮粥。

它流行于商代至东周时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只有三条足袋,这是为了加快受热速度的特别设置,同时也是区分鬲与鼎的重要标志。

甗(yǎn)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由甑和鬲两部分组成,上部甑放置食物,下部鬲放置水,中间带孔铜片来通蒸汽。

如果单看它的样子你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它究竟是怎样运作的,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详细的剖析图——

最早的炊具均为陶质,直到商周时期,才根据陶质炊具衍生出了铜或铁铸成的炊具,甗就是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例子。

甗一般有分体和连体两种形式,除了这种在商周时期最为常见的形态,妇好墓中曾出土过一件三联甗,样式极为特别。

它长这样——

这件三联甗源自商代晚期,仅有一件,极为珍贵,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不得不说三联甗看起来就要比连体甗方便得多,蒸鱼蒸肉蒸蒸菜,一次三蒸全搞定。

豆相当于现在的菜碗,用来盛放腌菜、肉酱或调味品。

它的名字大概是这么多青铜器里最简单的了,没有别音,也不复杂,随便来个识字的小朋友都能一眼读出了。而豆的名字正是取自它的器形,豆的结构通常分三部分:豆盘、豆柄和圈足。

用温鼎煮火锅的时候怎么能少的了装着蘸酱的豆呢?对吃食如此讲究的周朝王孙贵族们,当然不会落下这么重要的小细节了!

注意,周朝的王孙贵族们在宴客的时候,餐桌上必然少不了的就是豆,由此可见他们也深知吃火锅或熟肉片没有蘸料是没有灵*的。

除了这些用来吃的,周人们在喝上也是一点都不含糊,光是酒器就有诸多种类,除了我们耳闻能详的爵和角,还有——

除了尊和壶,你还认识几个?

别急,我们现在就来见识见识这些拥有奇怪名字的青铜酒器。

以上图中的爵、角、觯、觚都是饮酒器,就是酒杯,其中铜爵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现的酒器,西周中期后基本消失,角与爵形制相似,大小相仿。

觚也是出于商代早期,它在墓葬中常常与爵同出,且是等量配对,说明觚与爵应是配套使用的。

觯在《礼记·礼器》记有“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的说法,说明当时的酒杯也是有明确的等级划分的。

说完饮酒器,我们再来说说混在上列饮酒器横图中的卧底——斝。

斝是温酒和行祼礼的酒器,注意这里的裸是灌的意思,也就是要把酒洒在地上的礼节。

斝流行于商至西周早期,虽然形状也与爵有相似之处,但斝的口缘处无流无尾,且体形也比爵大的多,所以斝的主要作用应当是温酒器。

瞧瞧,喜爱铜制餐具的周人们究竟有多讲究?不仅饭碗多样化,各自分工明确,就连酒器都是形态各异,各司其职,并且还有高低制度之别!

连饮酒器都能做出如此多形式,盛酒器当然也少不了了——

从这些盛酒器的外观就不难发现,商周时期的人们格外喜欢在青铜器上雕琢兽形,这些“锅碗瓢盆”无一例外的都是满铺的精细雕刻,可谓是巧夺天工。

看看现代样式单调的盛酒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壶大概是盛酒器中流行时间最久的一款青铜酒器了,它的使用时间从商代到汉代甚至更晚,因而变化的形式也相当复杂。

那么周人们用来吃吃喝喝的高定“锅碗瓢盆”为什么在春秋战国后就开始逐渐被遗弃了呢?

这主要源于它们昂贵的造价和极其复杂的工艺。

前面说到青铜器几乎都是满布器身的纹饰,它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庄严神秘又富有生气,但缺点就是过于繁重的雕刻工艺导致十分费工,且铜在当时是相当昂贵的物质,除了王孙贵族,普通人根本就用不起铜制餐具。

青铜餐具很鲜明的划分了当时的等级制度,是王孙贵族们彰显身份的标配。

据《周礼》记载,周天子的膳食包括“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

周天子吃饭时要有音乐,各种食物的加工不但精细,而且还要根据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气候的变化进行调节,对主、副食的搭配也有明确的规定。

天子对吃如此讲究,自然就影响了整个周朝时期的饮食文化,可以说整个周朝时期,人们对饮食都非常的考究。周人们对各类食物的调制时间都非常有规划,如春制六谷,夏制羹汤,秋制酱,冬制饮,甚至连什么肉配什么米都井井有条:牛肉配梗米,羊肉配黍米,猪肉配高粱米,狗肉配粟米……

而鱼肉当然要配瓜果蔬菜!

怎样搭配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擅吃的周人们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饮食理念,他们这套甚至对我们现代也很具有指导意义。

无论是从饮食上,还是餐具上,周人们几乎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巧夺天工的昂贵奢华餐具配上精细调制的食物,周人们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吃货了!

用这样的餐具吃人间美味,周朝王孙贵族们的生活,你慕了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