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六月十八初伏,入伏要吃什么看看农村初伏谚
TUhjnbcbe - 2023/5/1 22:20:00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乐子,想的办法!小谈食刻和你一起认真对待吃下的食物!

导读:

老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农历的六月十八,是第三个庚日名为庚午日,刚好就是初伏。古籍中记载:“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川蛊者,热*恶气,为伤害人,故碟狗以御之。”这里提到了一个以前的饮食习俗,入伏吃狗肉,如今很多地方早已摒弃了这个习俗,转而食用一些应季的食材,从而来避暑气、镶热*。

从古籍中,我们不难理解,伏日的由来,尤其是食俗的兴起,和祭祀以及辟邪不无关系,这个在《荆楚岁时记》也有讲到:“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饼”。古人说的汤饼,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吃面条,因为初伏又叫“头伏”,头伏吃面也有“福来到”的寓意。

六月十八初伏,入伏要吃什么?看看农村初伏谚语咋说的?建议了解。除了我们上面提到面条以外,在不同的地方,看流传着不同的谚语,而这些都是头伏适合吃的。

(1)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要吃饺子,这个在北方很多地方都有提到过,进入伏天以后,北方地区“高温、干燥”,人们的胃口也不是特别的好,再加上高温,人很容易困倦,多吃一点饺子,既可以促进消化,同时还能起到滋补的效果,还是很有道理的。

(2)头伏鸡,二伏狗,三伏甲鱼无处走;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

这两句谚语都提到了相同的一种食材,那就是鸡肉,伏天吃鸡的习俗主要是在江西,这个鸡也有讲究,它说的是公鸡,南方进入伏天以后,潮湿闷热,古人认为公鸡有祛湿的作用,而且还有强筋骨的食疗作用,所以伏天吃鸡的习俗一直都流传至今,此外伏天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而公鸡也是非常不错的食材。

(3)头伏馄饨二伏茶

头伏吃馄饨的习俗,主要流行在上海,馄饨比起饺子而言个头更小,皮也更薄,吃在嘴里口感比饺子也要更好一些,此外,馄饨一般都是带着汤的,这个和前面提到的“汤饼”倒是有些像,只不过馄饨相对而言,要比面条制作难度稍微大一点。

(4)“头伏火腿二伏鸡”

头伏还有吃火腿的说法,这个民谚主要是在杭州,杭州人在头伏吃火腿的原因,大抵也是和天气有关,这个时候正值酷热的开始,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而火腿营养丰富,瘦肉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能增进食欲,熬汤时放点火腿,或者是烹饪菜肴的时候来点火腿,既有营养,又能够防暑祛病,同时还能增加食欲。

六月十八初伏,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太一样,不过主要是以肉食和面食为主,它们的作用也非常的明显,第一,起到降暑的作用,第二,增加食欲补充营养的作用,朋友们,你们当地初伏吃的是什么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月十八初伏,入伏要吃什么看看农村初伏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