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广式健康无非日常二字广州日报
TUhjnbcbe - 2023/10/10 17:31:00

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暨“广州非遗购物节”正式启动。在广州图书馆举行的启动仪式上,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让人仿若刹那间进入了一个“广式健康生活”的百花园中。

热场的洪拳表演展示着广州人的好体魄;传统医药带来夏日养生体验;现场还可以聆听岭南古琴、学画通草画;在传统饮食展区,众多在岭南地理条件下诞生的美食展示着健康饮食理念;现场摆放的广式家具可都是按照老广州的家居生活习惯安排,小憩片刻,放松身心。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主题活动,着眼在呈现广州人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理念。“广式健康生活”不仅属于广州,也是属于世界的文化财富。

从南药到南拳“健康”首先要有个好身体

年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在广州,健康养生理念自古深入人心,比如药食同源的饮食习惯、冬病夏治的天灸、强身健体的南拳、愉悦身心的粤剧粤曲等。因而,本年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广式健康生活”理念。

拿传统中医药文化来说,现场专家介绍,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广州温暖多雨、夏长冬短,人的体质多湿热;同时,充足的光照和水分,又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从而给本地百姓带来了丰富的中药资源。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广州早在唐宋时期就成为“南药”的主要集散地。广州人运用道地药材和西土南北药材,针对岭南地理环境和本地人的体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药文化,药食同源、医武兼修的养生观念深入人心,形成独特的养生智慧。陈李济、潘高寿、采芝林、传统天灸疗法、罗氏妇科诊法等著名的老字号、传统疗法,都是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它们强调因时、因地、因人施策,守护人们的健康。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治未病”,概言之就是平时要注意调节身心,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而丰富多彩的岭南武术,作为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广为流传,今天仍有着强大生命力。

“南拳北腿”是对中国武术的形象概括,广东南拳基于南方人精悍的身体条件,讲究近身短打,以快制胜,步法稳固,手法丰富,融养身、健身、修身、医身于一体,载于武艺、归于武德。广州非遗项目,包含了米机王咏春拳、莫家拳、*啸侠拳法、太虚拳、洪拳、螳螂拳等多种拳法、流派,大家互相促进,各擅胜场。如“米机王”,是已故著名咏春拳大师*沪芳先生的拳艺名,20世纪60年代初期,*沪芳先生拜*祯宗师门下,后在原佛山咏春拳的基础上,糅合南北诸家拳术精华研创而成“米机王咏春拳”。米机王咏春拳是概念武术,并非招式武术,拳术中包含了十二路散手、小念头、寻桥、标指、六点半棍法等内容,蕴含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莫家拳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相传由清朝乾隆年间福建少林寺慧真禅师传来广东,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林荫堂(—)年少时师从莫家拳第三代传人莫亮,后在广州设立莫家拳馆收徒习武,莫家拳由此在广州传播开来。莫家拳强调手眼身法步法协调并用,着重攻防结合,拳势勇猛,刚劲有力,步法灵活,长短配合。在南拳中,莫家拳还以腿法见称,有“*脚”之称,基本理论是“一脚胜三拳,手长尺七,脚长三尺,放长攻击,凌空飞踢。拳重百斤力,脚重千斤力。”*啸侠是我国武术界著名的爱国抗日武术家,融汇贯通平生所学中外武技,创编出练步拳、练手拳、五形拳等拳术套路。它讲究实用,没有花架,以进攻为主,不仅有强身健体、自卫防身之用,也是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和武德的良好载体。

从粤菜到凉茶“广味”强调的是“和谐”

“食在广州”是享誉世界的传统文化“金字招牌”。充满着健康饮食智慧,不时不食的粤菜、医食同源的老火靓汤、针对岭南湿热气候的凉茶、寓意吉祥的各类饼食,带来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好体验,更是人与身体、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粤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是在汇集本土美食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各大菜系之精华、借鉴西方食谱之所长、融会贯通而成一家的菜系。其起源和发展可追溯到多年前,与中原烹饪文化的传入及其与本土丰富物产的结合直接相关。粤菜讲究选料广博奇杂、成品清鲜爽嫩;同时根据市场需要,融汇世界各地的烹饪技术精华与食材,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其“清、鲜、爽、嫩、滑”的特色,是气候因素与地理环境的产物;其“以鲜为先,追求本味,不时不食”的风格,承载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

粤式小吃点心则藏着老广州的记忆和情怀。莲蓉饼、小凤饼、姜埋奶、水菱角、南乳花生,是“地道”味道,也是童年,是屋檐的雨声,涌里的涟漪。

说“食在广州”不能不说凉茶。它是岭南人民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食用、总结出的多种多样具有清热解*、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日常饮料。它用特定的术语和大家习以为常的养生理念指导人们日常饮用。数百年来,林立于广东、香港、澳门的凉茶铺,形成了一条岭南文化的独特风景线。近年,经由*府和社会力量的联手推动,凉茶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和品牌升级,走出岭南,成为大江南北人们热爱的饮料。凉茶表现出来的经济活力,是非遗、老字号们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从广彩到粤剧“生活”是美与心的共振

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金碧辉煌的广彩、饱满构图的广绣、富丽豪华的广式家具、玲珑剔透的广州玉雕……不仅是曾经畅销五洲的“产业链高端”,也是越来越受年轻人喜爱的“国潮”佳品。

不止一位非遗传承人对记者说过,欣赏“三雕一彩一绣”为代表的广州传统手工艺品,最好把它们放到整个广式生活的空间中去看。瓷器、家具、织品这些物件,本就是传统广州人生活的一部分,广府家居巧妙适应亚热带炎热潮湿的气候,营造舒适而充满生趣的生活空间,又因近海而开放兼容,中西合璧而尽显“洋气”,反映出广式生活的审美情趣。在近年的发展中,非遗在当代性、年轻化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推出了不少新的产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艺术只有在合适的环境里,才能散发出最迷人的魅力。不独传统美术如此,表演艺术也一样。清末,在“一盅两件”的悠游氛围中,西关的“初一楼”第一个把“师娘”请上了戏台。后来推广至广州乃至珠三角各大茶楼。不论贫富,市民居于茶楼,叹茶赏曲,“意不在茶,却乎情”。在粤曲、粤剧这些岭南艺术奇葩中,我们能听到最美的曲,品到最雅的词,“花间嫩香为谁浓,残桥目纵”,这不仅仅是曲中人的情歌,也是广州人和艺术不断的情缘。

从市井之中到山水之间,广州人都能随处遇见粤剧、粤曲、广东音乐、岭南古琴、粤语讲古、广东醒狮等各色艺术。它们不仅在大舞台上亮相,也走进了公园、广场,甚至是校园。私伙局出现在大街小巷;许多年轻的父母,让孩子跟着名家们学一点唱念的功夫。有些“*佬”也对这些东西感兴趣,觉得能在其中找到一个“原汁原味”的老广州。传统表演艺术的场合、空间或许在变,但它本就是一种在市井中孕育、生活中生长的艺术。它们与广州城市的血脉共生,滋养着人们的身心,也同样被那些真诚、善良、温情、上进的心灵,滋养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王维宣卜松竹

(部分图片由广州市文广旅局提供)

通讯员:穗文广旅宣

广州日报全媒体戴雨静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式健康无非日常二字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