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首次发烧时间大多集中在这一个时间段,属于一种正常的自然规律。
执笔:王筱铭
编辑:刘一之
定稿:苏子后
不少家长会发现孩子似乎都会集中在一个月龄发烧,似乎被“发烧君”下了诅咒一般,一到这个月份,几乎无一幸免。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为什么孩子到了这个月龄就都开始发烧?
专家对此也表示,宝宝的首次发烧时间大多集中在六个月左右,属于一种正常的自然规律,家长不需要为此而担心。
具体原因如下:
1、生理免疫力的下降
宝宝出生后,会从母体携带出一部分的免疫因子来适应宫外的世界,再加上母乳中含有能够提高免疫力的物质(乳铁蛋白)。
可随着宝宝的逐渐增大,等到他们半岁左右,从母体所存储的营养素被消耗殆尽,再加上月龄的增长,仅凭母乳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生长所需,而娃自身的免疫系统并没有发育完善,这时就会很容易生病发烧。
2、接触外界更多
由于宝宝在六个月前,在父母的怀抱中,或是躺在床上,接触外界比较少。
而到了六个月后,他们的行为能力、大动作、精细动作逐渐发育,从而导致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接触外界的机会也变多,从而增加了一些感染源进入体内的概率,这也就是容易生病发烧的一个原因。
3、某些小儿病引起的并发症
宝宝在6个月后,还容易患上一些小儿病,如常见的幼儿急疹、急性中耳炎、手足口等,都可能同时伴随着发烧的现象。
如幼儿急疹,大多发生在2岁内宝宝身上,多为无明显征兆的发烧,因为精神状态基本上不会改变,一般周期为1~2周左右,有部分娃会出现呕吐、咳嗽等现象,烧退后就会出疹子,疹子好后就预示着结束,属于一种病*感染。
以上三个原因,如果是前两种很好改,但遇后一种,往往就比较麻烦了,不光孩子自己难受,爸妈照顾起来也会麻烦许多。
家长如何预防孩子生病发烧?
1、坚持母乳喂养
据科学研究表明,母乳是最适合宝宝的粮食,这是因为其含有的营养程度多达两百多种,是任何奶粉都无法比拟的,还富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不仅容易被孩子吸收,还能促进他们的免疫防线建立。
2、保证营养的全面补充
宝宝在6个月前,只要进行母乳喂养就能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这个阶段就需要宝妈饮食均衡,保证自身的营养摄取充足,这样才能给娃提供高质量的母乳。
等到宝宝6个月后,全世界的专家都建议可以添加辅食,这是因为仅仅母乳喂养已经满足不了娃的生长发育所需。
这时候就需要宝妈在饮食上注重各类营养元素的补充,尤其是钙铁锌、维生素等的补充,促进孩子的免疫系统逐渐发育。
3、避免乱用抗生素
不少家长在看到孩子生病后,就想着让娃赶紧好起来,在还没有明确病因时,就让宝宝注射或服用抗生素,这样不仅导致他们体内的肠道菌群被破坏,还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被破坏。
据研究表明,70%的免疫系统都存在于肠道中。
因此,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实则是在破坏孩子体内的免疫系统,建议在非用不可的情况下,在使用抗生素后两小时,选择补充益生菌,来缓解抗生素对肠道的伤害。
4、适量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
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去进行户外活动,不仅能够让娃心情愉悦,还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发育。
另外,在进行户外活动时,照射的太阳,可以有效促进所摄入营养素的吸收,如钙,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起到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家长平时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发烧?
宝宝一发烧,很多父母就非常担心,害怕会烧出肺炎、损伤脑子,但其实只要不是持续高烧,且超过40度,是不会出现家长所担心的事情了,只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就可以了。
具体措施如下:
1、物理降温法
如果宝宝发烧在37.2~38度时,家长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如用温热的毛巾擦拭孩子的身体,尤其是额头、腋窝、大腿根部等位置,可以帮助身体快速散热,以降低体温。
2、使用退烧药
如果宝宝的体温达到38.1~39度,处于中度发烧时,在达到38.5度后就需要服用退烧药,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一般在使用后的15分钟后,体温就会出现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退烧药两次喂的时间需要间隔4小时以上。
3、及时就医
当宝宝体温达到39度以上时,就属于高烧,在喂完退烧药后,还需补充水分,如果有反复发烧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以免损伤脑组织,在就医后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