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社、中国营养学会
吃什么更营养?怎么吃更健康?时隔6年,被誉为中国人膳食宝典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近日再次更新。
这份《指南》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近百位专家历时近3年修订完成,适用于2岁及以上的健康人群,将对指导居民通过平衡膳食改善营养健康状况、预防慢性病发挥积极作用。
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
●每天摄入谷类食物~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g;薯类50~g。
准则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步。
●鼓励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每周2~3天。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准则三: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奶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g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g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ml以上液态奶。
●经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蔬菜水果、全谷物、奶类、大豆是维生素、矿物质、优质蛋白、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对提高膳食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如何挑选蔬菜水果?
根据颜色深浅,蔬菜可分为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深色蔬菜指深绿色、红色、橘红色和紫红色蔬菜,具有营养优势,尤其是富含β-胡萝卜素,是膳食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应注意多选择。
挑选和购买蔬菜时要多变换,每天至少达到3~5种(表1)。夏天和秋天属水果最丰盛的季节,不同的水果甜度和营养素含量有所不同,每天至少1~2种,首选应季水果。
如何达到多吃奶类和大豆?
1.选择多种奶制品:
与液态奶相比,酸奶、奶酪、奶粉有不同风味,又有不同蛋白质浓度,可以多品尝,丰富饮食多样性。
2.大豆及其制品,可以换着花样经常吃:
每周可用豆腐、豆腐干、豆腐丝等制品轮换食用,既变换口味,又能满足营养需求。
3.把牛奶制品、豆制品当作膳食组成的必需品:
达到每天相当于ml液态奶,实际并不难。
准则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g。
●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g,蛋类~g,畜禽肉~g。
●少吃深加工肉制品。
●鸡蛋营养丰富,吃鸡蛋不弃蛋*。
●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准则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g。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差异很大。家里采购食用油时注意常换品种。
准则六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
●规律进餐、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
●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0ml。
●推荐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早餐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奶豆坚果等4类食物。
吃零食的量不宜多,以不影响正餐为宜,更不应该代替正餐。两餐之间可适当吃些零食,睡前1小时不宜吃零食。
准则七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应做好健康膳食规划。
●认识食物,选择新鲜的、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
●学习烹饪、传承传统饮食,享受食物天然美味。
●在外就餐,不忘适量与平衡。
准则八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食用野生动物。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讲究卫生,从分餐公筷做起。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做可持续食物系统发展的践行者。
“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素质强弱有3个条件:遗传、营养摄入、后天的学习或训练,包括体育锻炼等。遗传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但是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膳食模式的改变、身体活动的改变,对我们的身体状况有非常大的影响。”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教授指出,加强基本营养,对于提高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0—年,我国2岁以上居民中,每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比例从0年的84.3%下降到年的80.4%。《指南》提醒,规律进餐需要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有度,应做到每天吃早餐,根据作息时间、劳动强度等进行适当调整。
原标题:《到底怎么“吃”?有了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