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河南之旅饮食篇
TUhjnbcbe - 2024/5/15 17:37:00

在河南街头,到了吃饭的点,看见哪家饭馆有眼缘就选择哪家,这样吃到的应该就是河南想给我的味道,并不会去找网红美食打卡,也不想看推荐排行榜。

河南的代表:烩面

河南人拉烩面真是一门手艺,也许北方人人均技能拉面条,一条长长的像皮带的面皮,一只手捏住两头,面自由垂下到拉面师傅的膝盖处,再用另一支手的一根手指插入其中,两手协同向两边拉长,再重复,一根变两根,两根变四根,重复往至,每拉一次面就细一次,细到一根手指那么宽就差不多了,如果师傅功夫好,按理说面是不会断的。

面单独煮,再混入到汤水中。汤的口味有牛羊两种选择,每种还有肉类和杂碎选择。我想牛羊两种的应该才算老味道,其他口味的都是经商过程中额外添加的。

烩面与青菜交缠在一起,几粒肉粒扣在顶部,汤里飘着葱花,面入口柔软不沾牙,顺滑有维维的嚼劲,肉粒冰凉,是事先就准备好了的,要在汤里多泡泡才能有温度。

我在河南吃过三次烩面,洛阳旅社所在小巷的面馆,龙门石窟外的面馆,郑州二七广场周围一条小巷的面馆。最有手工拉面味的要数洛阳旅行小巷里的那家面馆,有面的口感。龙门石窟外的面馆属于旅游区的饮食,自然不够真切。郑州小巷的面馆,面太顺滑,吃不出面的口感,不知面里添加了什么材料,街边快餐的感觉多了点。

一个人的洛阳水席

从丽景门的老街串到旁边的分支小巷,有几家洛阳水席店,无意路过一家网红水席店,店面小,排队的人挤到了街巷上。我也不想去凑那个热闹。,我对洛阳水席的样式很好奇,对其味道就没那么在意,选择了旁边一家像酒店的店,估计因为装修的太像酒店餐馆,和古街的风格不配,所以大家觉得不正宗吧!

点了两种菜品,一个是特色洛阳燕菜,一个叫小碗汤,不知道要吃什么,一个人又怕吃不完,点了燕菜后看了很久,看到小碗两字就觉得“中”。

真好奇水席是什么味道的,之前看介绍水席不但每道菜都带汤水,而且像流水席一样一道一道往上端,所以称为“水席”,属最洛阳的美食。

燕菜先上了桌,一股浓浓的胡辣汤味,里面的食材都是丝状,一碗白色丝状食材上点缀着一小撮红色丝状食材,这红色的食材就是“燕菜”,再配点葱花,肉丝。吃起来满满的胡辣汤味,和酸酸的醋味。

再来说说小碗菜,里面放着各种碎料,碎腐竹,碎西红柿,碎肉皮,碎木耳,花生,不知什么的脆丸子…本以为算清楚了有些什么料,一勺下去又捞出来了一点其他料,味道和菜品更像胡辣汤了些,一勺下去捞上来的是肉的硬,再一勺也许就是腐竹的软,再一勺可能就是那丸子的脆。如果不喝汤光吃里面的料也不是很占肚子,如果把汤喝完,那肚子也够呛的。

旁边有人不爱吃醋,请客的东家好奇怪地问你山西人居然会不吃醋,真奇怪。跟老板说能不能不放醋,老板说醋是水席主料,不放醋怎么吃?

牛肉汤配饼丝,保暖又充饥

还是那家吃烩面的小巷面馆,吃了早饭出发去二里头,在博物馆待了一天,博物馆出来后荒郊野岭的也没吃饭的地方,那天是出去旅行中最冷的一天,天空微微的下着小雨,在郊外的马路上顶着冷风不知等了多久的公交车,等到了小巷面馆时已饥肠辘辘,想点个快的,暖的。于是点了碗牛肉汤,特意选了顶配版的,送一碗饼丝。另外出于好奇也是出于饿得慌,多点了一份炒饼。炒饼就是炒饼丝,与普通炒面,炒粉没有太大的区别,没有吃出新鲜感来,在此不表。

一碗牛肉汤配饼丝,白色普通薄饼,无味,朴素的面粉烧饼。牛肉汤味重,表面漂满葱花,牛肉片,牛杂和猪血。雨夜归来,饥寒交迫,猛地来一口有些微烫的牛肉汤,寒意一下就被驱赶出身体外。喝了几口汤后,再夹一点饼丝到汤中涮一下,让汤将饼烫热一点,但不能久泡。捞起来吃,此时的饼丝顺滑有温度,还保留了饼的嚼劲。但如果饼泡久了,泡涨了糊哒哒的就会十分影响口感。汤和饼混合着一天的饥寒都忘记了。

第二天早上我又去吃了牛肉汤,作为早餐更是绝配。早餐吃的又饱又暖,驱赶早餐的寒意。

什么都可以放的胡辣汤

胡辣汤吃过好几回,每一回里面放的东西都不一样,豆腐,千张丝,肉片,黑木耳,花生以及一些能切成丁,切成丝的材料,就看老板的喜好和所在地段的价格标准。吃的最多料的一碗里面数不清的料,感觉每捞一勺,都能捞出不一样的。最少的就是混着几块豆腐,花生,肉沫,一勺下去都是那黏糊糊的汤。

做买卖的老板会准备一个大铁桶装满胡辣汤,每次从铁桶里舀一碗端给顾客,铁桶一直加温保暖,确保胡辣汤的热度。黏黏糊糊的一碗汤,闻起来满满的香料气味,吃起来酸,咸,多吃会有胡椒的麻辣感,单吃一口不觉得什么,多吃几口就会感觉到嘴里的辣味,不知不觉的身上就发起汗来,喝这个能驱寒,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自己的胡辣汤。

羊肉泡馍就该用手撕

羊肉泡馍就是羊肉汤泡馍,馍是一种白色很厚的饼,这些汤其实都差不多,一碗提前熬好的汤再加一些羊肉,牛肉杂碎进去,加羊肉就是羊肉汤,加牛肉就是牛肉汤,加羊杂就是羊杂汤。是陕西特色,但感觉北方人都这么泡着吃都有自己的羊肉泡馍,泡馍单啃太硬了太厚,于是就自己撕成小份丁状用汤泡一下,泡软。泡馍一般都是做好切好放在一个篮子里,无需保温,反正吃的时候也要用汤泡一下,泡热,就这样混着汤吃。

在郑州商业街的早上,找一家有眼缘的餐馆吃个饭不容易,商业街上的商店还没开门,走了几条街都是做买卖的商店,吃饭的很少,就算有卖的也是饺子这种不是很有当地特色的食物。走了很久最后在一条做五金生意的街上发现一家卖羊肉汤的早餐店,进去后我对老板说:“来碗羊肉汤,加饼”。我自己都觉得这样说也太外地人了,虽然我知道自己点的就是“羊肉泡馍”,但还是害怕说错弄出笑话。

撕泡馍是一门手艺,我撕的泡馍并不好,很大。我见邻座坐着两个工人模样的本地人撕馍,一边撕一边聊天,泡馍撕的非常小,而且一定要把一张泡馍全撕完再吃。有些店会帮你把泡馍切好,让你直接就可以吃,但那样感觉失去了吃泡馍的乐趣。

鸡蛋灌饼就是把鸡蛋液灌到饼里

久闻鸡蛋灌饼,却从来没吃过,普及度不及煎饼果子,到了河南后街边看见有很多卖鸡蛋灌饼的小摊位,但一直没找到机缘去买一个。

吃鸡蛋灌饼的机缘属于郑州黄河大堤公园门外的小摊车,黄河大堤在郑州的郊区,游历完后周围没有可以吃饭的地方,只有几个守在门口的小摊车,其中一个就是鸡蛋灌饼。那就买一个尝一下吧!

见那妇女从旁边台面上取一团早已准备好的面团放在身前,面团光亮,事先摸过油。拿过来时再往面板上摸点油,然后用擀面杖摊开,将面团擀成一个圆形的大饼,再将饼放在摊车中间的铛上,打开煤气灶加温,烙饼。在烙饼的同时,那妇女拿出一个小搪瓷缸,打入一个鸡蛋,再用筷子把鸡蛋打发。我很好奇这个鸡蛋会怎么跟饼结合才能称为“灌”。看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真的是将鸡蛋灌进饼里啊!

饼在铛上来回翻面几次后,两面都有几分熟,已基本成形后,见那妇女左右手各拿一根筷子,在饼上面正中心捅开一个口子,筷子左右撕拉,将口子拉大一点,然后手提一边的面皮,拉扯出一个洞,将小搪瓷缸里打发的鸡蛋液倒入,倒完后再用手指将口子捏合,正反翻面,继续烙饼。所以开口子的时机要把握得当,早一点面粉还是稀的,一扯饼就不成形,晚一点饼已经全熟,拉开的口子捏合不回去。

最后等饼里的鸡蛋熟了,这饼也就熟了,在饼上抹一层甜面酱,加一点萝卜干之类的小菜,放几片生菜叶,将饼一卷装入纸袋里,就可以带走,边走边吃。

口感确实跟煎饼果子不一样,同是面粉,鸡蛋,生菜但做的方法不一样,味道就不一样。煎饼果子的饼薄脆,而鸡蛋灌饼可以吃到饼的厚度以及灌在里面的鸡蛋,甜面酱给了饼甜甜的味道,生菜带来了一丝清爽,刚烙出来的饼还微微的有点烫,但是就是这个温度让饼闻起来更香。

路边的羊杂汤

在安阳也是一时脑热,决定从殷墟博物苑走到殷墟王陵遗址,全程5公里左右,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发现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于是就在一个街边摊位要了碗羊杂汤和一份两元的薄饼。

这个摊位是我吃过最路边的,在村际公路的边上,两边都是平房,做点小买卖,很多摊位吃饭的地方,也是做来往运货工人的钱吧。我选的这家路边摊,在平房与公路间的空地上搭几个帐篷,帐篷下放着几张桌子,那就是吃饭的地方,帐篷离马路的另一端有一间房子,房子里黑漆漆的,还不如外面吃的敞亮。

街边放着一口大锅,锅里熬着一锅白汤,几根羊筒骨架在里面,来去的车辆没少扬起灰尘落在里面。锅旁放着玻璃橱窗,里面架上放着几个托盘,分类放着牛羊肉和一些杂碎。另一旁放着一个桌子,上面放着饼,薄的,厚的。抓一些羊杂碎在窝里翻滚下,然后盛到碗里,撒入一层葱花放一点辣椒后端到我面前,随后用一个篮式盘子装好薄饼放在我面前。

饼不太热,就放到汤里烫烫,汤有点鲜,也顾不上卫生问题,就这样烫烫水水,羊杂碎和饼,随便的就打发了一顿午餐。

蛋花面汤就着灌汤小笼包

在开封吃包子,总觉得是在纪念包大人。想起以前的电视剧,朝廷里有个太师太恨包大人,每年过生日都要请官员吃包子宴,各种蒸包子,在宴会的高潮还要端出一份可以包住几头整猪那么大的烤包子,以此来发泄心中之恨。

灌汤小笼包很多地方都有,现在已经很普及了,吃的时候先咬开一个小口,往包子里吹气,把里面灌的汤吹凉一点,免得烫嘴,刚出炉的小笼包那温度可不是闹着玩的。再吸汤,吃包子。

在开封也许小笼包并不是当成一种早餐主食来吃的,可能餐餐都有可能吃小笼包。在开封的早晨准备去一个景点顺便在途中找一家早餐馆吃小笼包,可那一路上都没找到像样的早餐店,后来在一个十字路口看见有一家店的招牌上写着小笼包,我就进去了。

进去之后里面一个客人也没有,我还以为我来晚了。我问有小笼包吗?店主说有让我找地方坐,待他端上小笼包的时候说这是今天的第一笼,所以久了点。原来我是这家店第一个客人,这家店卖各种面和小笼包,显然不是一家早餐店。客人来了点面,点小笼包,面现煮,小笼包现蒸,十分钟就蒸好了,也不算太久。

在小笼包蒸好之前,老板端了碗蛋花面汤给我,说是免费的,可能在北方煮面,煮饺子的面汤多,往里面打个蛋花,也能把汤很好的利用起来,原汤化原食嘛。

汤白,飘着蛋花,无味清淡,配合蛋花的香味,对于早上还没开口吃东西的人,喝一口,能感到从上到下的肠胃都被打开了,食欲大增。正因为是那么一个早晨,还未吃早餐,久未喝水的原因,喝一碗这么清淡的汤,让人一惊它的甘甜,让人一喜它的意外。

喝不惯的鸡血汤

开封的最后一晚,找晚餐,进了一家小店,首先就点了一笼小笼包,然后看见立在点餐台前的一个大菜品单是写着“鸡血汤”,并有各种价位的介绍,最便宜的就是光鸡血加一二样鸡杂,次等的就是鸡血加全品类鸡杂,最贵的就是除鸡血鸡杂外还加有一些其他丸类食材,不属于鸡本身部位。这一看就是开封特色,于是我点了一碗鸡血加全类鸡杂的中等价位鸡血汤。

在等餐的途中我出于好奇就查了一下这鸡血汤,一查这才知道这果然是开封最特色的历史名吃,历史之久远已经追到了北宋宋仁宗。这么有历史背景的名吃,心中对它更是期待。

当鸡血汤端上来的时候,我差点没吐出来,太腥了。浑浊的白汤上面漂着几片香菜和几滴油花,白汤下面透着鸡血块的颜色。可能是我不爱吃鸡血的原因,对鸡血汤的气味不是很能接受,鸡肝也不爱吃,鸡肠鸡胗平常炒来吃的食材煮出来的味道也没那么可口。出于对当地最特色,历史悠久,皇帝都爱的特色菜的尊重,我硬着头皮囫囵了几口,不敢细嚼,怕多嚼几口就会吐出来。汤很咸,河南的这些汤都爱放很多盐。多喝几口慢慢地适应了它,还是能品尝到几分鲜美,但最后我还是没有喝完它。

撰写:彬孺忍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之旅饮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