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北京为什么是北方苏州
TUhjnbcbe - 2024/6/30 17:20:00

把北京和苏州放在一起,最戏剧性的关键词可能就是稻香村了。

年,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做出了看似互相矛盾的判决,分别要求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停止在部分商品中使用“稻香村”商标。

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到底谁是正宗谁是山寨的争议被推向高潮。

从历史上来看,苏州稻香村成立于乾隆年间,如今他们商标上的稻香村字样用的是乾隆御笔,商标上也有字样代表成立年份。

而北京稻香村的最早起源是在光绪年间,据说是在年,掌握了稻香村糕点手艺的南京师傅郭玉生,北上到北京前门开了“稻香村南货店”。

王见现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来源

1

北京有一条苏州街

商业纠纷该怎么判,咱不知道也不敢问,但单纯从历史角度来说,稻香村起源于哪里从未有过争议——那就是苏州。

在清代,人口超百万的江南第一大城市苏州是包括帝都北京在内的全国人民向往的圣地。

四川方言里形容一个人时尚时尚最时尚的“苏气”一词,就源于当时人们对苏州的膜拜。

年,乾隆皇帝为了给自己母亲庆祝70大寿,在远离苏州千里之外的皇城北郊重金打造了一条“苏州街”。

没错,这就是现在北京地铁10号线苏州街站附近那条苏州街的前身,当年从万寿寺到海淀镇,“五步一乐亭,十步一戏台”。

有钱任性的乾隆,不但让苏州街复刻苏州的景观,而且还从苏州选来一批商人在街上经营各类店铺。

但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乾隆年间结束后,清王朝盛极而衰,恶化的社会环境让苏州经历了一场噩梦。

年起,太平天国的战乱重创江南,李秀成攻打苏州时,当时的江苏巡抚一把火烧了苏州最繁华的阊门外商业街。

此后,太平军又攻陷杭州,几乎导致杭州全程居民死光。战乱的江南从天堂变成地狱。

据统计,太平天国之乱导致苏南人口锐减.9万,苏州辉煌不再,江南中心城市的地位,在近代被上海取代。

2

为什么北京话是北方方言的异类

在北京苏州街开店的商人,让苏州话回响在北京街头。

再加上在首都办公的江南籍官员,虽然不至于让苏州话横行官场,但他们推崇的读书音还是有很明显的吴语特色,让吴语持续影响着北京话。

此外,起源于苏州昆山、明清时期火遍全国的昆曲,虽然唱腔用官话,但丑角念白用的是苏白,即苏州白话。

苏州对北京在经济、文化领域的持续冲击,重塑了北京方言。虽然北京被河北包围着,但北京话跟北京周边的河北话有很明显的差异。

北京话中一些字的读音在口语和正式场合中不同,口语读音呈现的是北方方言的特点,而正式场合的读音明显来源于苏州话和吴语。

比如颜色的色在北京口语中读shǎi,sè这个读音来源于吴语;择菜的择本来是zhái,但选择的择却读zé,也是来源于吴语;剥削的xuē来源于吴语,而削铅笔的xiāo是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也就吸收了这些南来的特色。

3

有钱才能吃甜点

比语言的影响更明显的,就是饮食习惯的影响。

北京在这方面仍然可以算是北方的异类:“南甜北咸”,但北京也很甜。

前文提到的稻香村,可以算是众多江南甜点北上,最终演化为北京特产的一个经典案例。

但“南甜北咸”却是一个误区。

嗜甜是江南人独有的癖好吗?并不是。

嗜甜是全人类的癖好,是写在基因里的。

但不是你想吃甜品就能吃得起甜品,制糖工业直到近代才开始快速发展,在工业并不发达的明清时期,糖是稀缺的奢侈品,只有经济足够发达的地区才吃得起糖。

所以,不是江南人有爱吃糖的癖好,而是在明清时期,只有江南人吃得起糖,甚至有实力把糖用在家常菜里。

而如果我们把时钟继续往回拨,回到经济重心还在北方的北宋时期,“南甜北咸”变成了“北甜南咸”。

沈括在《梦溪笔谈》写道:“大抵南人嗜咸,北人嗜甘”。

国外的数据也能证实糖分摄入量跟经济发达程度的相关性。

年时美国人的糖分摄入量是平均每天9克,到年时已经暴增到克。

如今,发达国家的糖分摄入量也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

明清时期的帝都北京是另一个吃得起糖的地区,所以江南的甜点师傅们可以选择北漂。糖的持续而充足的供应,也让北京的甜点可以进一步演化出自己的特色,沉淀下来成为今天的北京特产。

但制糖工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我们来到一个糖分过量的时代。

如今我们根本不需要找糖吃,而且往往还要躲着糖,为了健康控制糖的摄入量。

《不吃糖的理由》一书梳理了人类与糖的恩怨史。

在我们的祖先还吃不饱穿不暖的远古时代,糖是宝贵的能量源,所以拥有嗜糖基因、对甜味敏感的人也就有更大的概率存活下来。

我们是这些祖先的后代,也是这些基因的继承者。

嗜糖基因让我们热爱甚至沉迷于甜味,于是在这个甜品泛滥的年代,我们会无节制地过量吃糖(今天的奶茶几分糖?),给身体造成负担和伤害。

上文提到的每天要吃克糖美国人,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早已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年美国15岁以上的人肥胖率高达38.2%,全球第一。

所以在这个年代里,糖已从天使变为魔鬼。

有文章分析称,美国穷人的肥胖率反而超过了富人,因为富人一方面更注重运动和健康,另一方面他们也有能力选择更贵更健康的食品,这也让无糖食品、饮料品牌强势崛起。

早已同样吃得起糖的北方人已经不屑于再往家常菜里加糖,“南甜北咸”的饮食格局或许不太会改变成“南甜北也甜”。

不变的北方,就继续让北京像个异类,继续像个北方的江南城市,继续是“北方苏州”。

参考来源:

1.《东言西语》,作者:郑子宁,敦煌文艺出版社

2.《不吃糖的理由》作者:加里·陶布斯,机械工业出版社

3.环球网-南北“稻香村”之争谁“山寨”了谁?一图看懂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为什么是北方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