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豆腐小吃繁多,但基本上都是油炸后正常食用,诸如长沙和杭州“臭名”远扬的油炸臭豆腐等。但云南的石屏烧豆腐跟全国的豆腐小吃都不一样:一是不用油炸,要“烧”;二是吃的时候,要“撕”。本文从饮食文化的角度,来揭开石屏烧豆腐的神秘面纱。
石屏豆腐在制作方法上卓尔不群
人世间的豆腐都是用石膏或卤水点制而成的,独有石屏豆腐是用石屏县城北门处的一眼酸涩井水点制而成。大家好奇的两个问题:石屏这眼酸涩井什么时候挖的?谁最先用井水点豆腐?
余孟良先生据成书于清初的《石屏州志》分析,应是明代万历年间石屏开始凿井之事。后至清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撰书记有:“城内有酸水数井,涩不可饮,用以点豆腐味极佳。”只有离县城北门豆腐厂那口井水是酸的,其他井里的水都是甜的,点不成豆腐。从以上记述可以看出,石屏用酸井水点制豆腐,应在明末清初。
相传,石屏县城有户人家婆媳关系不好,媳妇趁婆婆出远门,急不可待就煮豆浆喝,不料豆浆热时听到院子里传来脚步声,以为是婆婆回来了,慌忙之中误将豆浆倒入从井水打来的酸水坛中。这时丈夫已到面前,由慌至喜,就笑着说:“快来喝豆浆。”一看坛内的豆浆竟成豆腐了,她即将豆腐戏称为“逗夫”。错饪成佳肴,从此人们互仿此法,遂用酸井水代替石膏点制豆腐。
石屏豆腐在食用性能上独树一帜
石屏豆腐蛋白质的含量比其他地方的豆腐高出10%以上;用石膏或卤水点制而成的豆腐,胃寒者易致腹泻。
石屏豆腐用天然酸涩井水作凝固剂,较之用石膏点制的豆腐性不寒,无论虚实寒热者都可食用;石屏豆腐食用方法上,一般都是“烧”着吃,减少了“油炸”时的脂肪摄入量,多吃不易肥胖;石屏豆腐筋骨好、水分少,入炉烘烤会凸起来,形状美,立体感强,金黄悦目,香气扑鼻又耐咀嚼。石屏豆腐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吃着舒心,吃后放心。
石屏烧豆腐为什么要撕着吃
石屏烧豆腐,为正方形,厘米见方,白中缀黄,质地细密,柔韧而有筋骨,入油膨化。摊主将栗炭放入火盆,架上铁条网架,热时撒上豆腐,边烘烤边翻动,待烘至两面呈金黄色,鼓起即成。
到石屏吃烧豆腐,最热闹的地方要数文庙对面的文成街口。但见青烟袅袅,火星炸响,一摊摊烧豆腐前围坐着一圈圈人,随着豆腐的奇香,黄灿灿、香喷喷、烫呼呼,冒着油烟,鼓起包的烧豆腐就可以撕着蘸料而吃了。
蘸料有两种:干蘸料和湿蘸料,随食者口味喜好选蘸料。一种是将酱油、卤腐汁、花椒油、香菜末、糊辣子面兑成汁入碟;另一种是用花椒盐、辣椒面、味精混合成干品佐料入碟。
撕开豆腐,蓬松如面包,淡淡的豆腥味味中涌出一股浓浓的香味,撕成小块蘸佐料吃,味料渗入气孔,塞入口中,慢品细嚼,口齿生香,而且满口余香。这种“撕着”吃的豆腐,会成为一种永久的味蕾记忆,终生难忘。
石屏豆腐是个大家族,大的长宽如手掌,小的如烧豆腐。它韧性强,用手捏着甩动不易折断,打破了“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的常规。石屏烧豆腐是科学,是文化。撕着吃的豆腐全中国只有石屏有。小小一块豆腐,尽能入骨三分地,吃出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来。
谢谢大家品读。我是烹饪与营养老师——食悟者。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转发、点赞、收藏,喜欢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