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屋》蹿红引发讨论 数据的魔力?,热点资讯,
随着13集中文字幕昨天全部放出,第二季《纸牌屋》点击量飞速增长,截至昨晚20点,不到一周第二季的点击量已达到1617万,逼近第一季去年一年2163万的数字。分析认为,第二季中国元素的大幅植入使得它迅速热播,从而引发国内观众发起美剧眼中的中国形象大讨论,由此也带动了很多友对第一季的回看。
“大数据”《纸牌屋》独此成功
《纸牌屋》在美国吸引了多少观众?这个数字始终是个谜,因为该剧制作方、视频站Netflix从未透露过、也不愿透露相关数据。不过,有第三方机构ProceraNetworks公司统计称,仅在2月15日,第二季开播一天后收视就超越了第一季,该成绩源于一家络供应商在此前6到8小时收集的宽带使用数据,该公司发现,有16%订阅Netflix的用户观看了第一集,至少有一个人在13小时内看了13集,相比之下,只有2%的Netflix用户观看了整个第一季。
和国内视频站不同的是,Netflix是一个收费站,截至2013年第四季度末,全球的用户总数升至4440万,其中包括4140万付费用户(其余为免费试看用户)。目前,Netflix的收费模式为6.99美元包月(每次用一台设备)以及7.99美元包月(允许两台设备同时访问),并计划推出11.99美元的包月费,准许四台设备使用同一账户。
植入时髦的“大数据”概念,成为《纸牌屋》受到各界关注的原因。普遍流行的说法是,由于Netflix剧集没有广告,完全靠会员订阅费赚钱,因此它对用户需求尤其敏感,Netflix将其用户观看视频时留下的搜索、评分、地理位置、设备型号、社交媒体行为等数据纳入庞大的分析系统,最后发现80%的观众喜欢一次性“吃到饱”,并预测出“凯文·史派西+大卫·芬奇和+BBC出品”的电视剧产品会大火特火,由此豪掷1亿美元买下BBC一部上世纪80年代老剧的版权,请来大卫·芬奇和凯文·史派西,在没有试播的情况下就定制两季,改写了美国电视剧播出规律。而按照美剧传统制作模式,主创班底完成剧本后,必须自掏腰包先拍一集,试播后根据反响电视台才考虑是否购买,此后每周一集,随时根据观众反响调整后续情节。
不过,对于“大数据”是否会颠覆电视行业的模式也有人存疑——Netflix最早推出的络自制剧《莉莉海默》,以及此后和大牌制作人导演签约高调推出的4部新剧,避而不谈“大数据”模式。
国产剧暂无需精细数据
去年第一季《纸牌屋》引入中国时并没有得到大张旗鼓的宣传。的确,它的美国国会题材太硬,显得非常慢热,但口碑逐渐从知识分子阶层的小圈子里流传开来,吸引和征服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层等被广告主称之为“高端人士”的观众群。直到第二季,中国元素的大幅植入使得它迅速传播,引发国内观众发起美剧眼中的中国形象大讨论。
另一个引起的思考是,为什么我们的络自制剧依然停留在粗制滥造的阶段?因为《纸牌屋》,“大数据”概念成为这两年影视行业的热词,但实际,国内无论是影视公司、电视台还是视频站,目前无意也没有这个技术高度来运用大数据。
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曾以果树为喻:如果果树上的果子低到伸手就可以摘到,为什么还要借助于梯子爬到高处?意思是,目前国内的制作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哪个演员好、观众爱看什么,这些根据常识或基本数据就可以判断,完全不需要那么复杂精细的数据统计。“美剧制作整体水平较高,《纸牌屋》那种在大数据支持下取得成功的模式目前还不适用于中国。”
虽然没有那么精细,但获悉,目前大多数视频站的确也开始将用户数据反馈应用到了自制剧上。比如,据流量发现,喜剧播放量占了半壁江山,而除了晚间时段,一天中流量第二高的是午间休息时段,为此不少络开始针对这些数据来拍摄自制剧,这些络自制剧实现了电视台目前无法达到的边拍边播,站还可根据抽样调查、调查观众笑的频率、笑点分布来设置笑点,从而做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