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
那些历经岁月的味蕾经典
留存了家乡的文化与记忆,
对家乡的记忆,总是先从舌尖开始,
然后蔓延到全身的每个细胞。
跟随小编一同回到威海
迈入非遗美食行列,
开启威海非遗美食之旅
“吃货们“快跟上~
胶东花饽饽
花饽饽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饽饽”又名“波波”,源于明朝,清代以后设专门的饽饽局,每个饽饽都刻有鲜红的印子,这就是“花饽饽”的前身。
由于地域不同,因此技法也不同。每个地区各有特色、风格迥异,造型和色彩搭配也有所区别。“清明捏燕子,六月祭龙王七夕会织女,正月蒸大灯。”
凡是重要的节日,勤劳、善良的威海人民,总会用最普通的面团,做出荷花、蝴蝶、百岁、寿桃等寓意造型,待蒸熟凉透,再点染五彩缤纷的颜色,用以祭祀、观赏、食用或馈赠亲友。
花饽饽制作工艺复杂,和面、发面、揉面、捏型、雕刻、锅蒸、上色,再以刀、剪、笔等工具进行创作,是民间托物寄情、喜庆丰收、祈福纳祥的生活艺术品。“指尖流转一花开,巧手揉捏百鸟来龙凤人间何处见,而今相伴落面台。”一团柔软细腻的面团在手指间肆意翻转,再灌之以艺术的芳香,终成为一个个造型奇特、饱含着生命力的胶东饽饽,在不动声色之间,传承着百年历史,诉说着悠悠往事。
盛家火烧
有没有一种面饼曾听过元曲、看过明清小说、历经革命战火?当然……是有,它就是盛家火烧。
用每年七夕制作的古法“引子粑粑”,和以少许面粉发酵面团,一夜催化后的面团再次为引,加入精选地道山东优质雪花粉,反复揉搓再切成均匀大小,以模具定型。
盛家村人制作火烧有个绝招,一般只用三把火就把火烧制熟。第一把火烙出花纹,第二把火翻黄色泽,第三把火焖熟膨胀,每把火都需精算火力,原麦清香与秸秆微熏交杂,弥漫鼻尖的是历经多年传承的非遗味道。
盛家火烧出锅后,一面酥脆,一面柔软,中间白里透黄,层次分明,吃起来又脆又香,而且便于携带,便于贮藏,备受当地群众和出海渔民的喜爱。盛家火烧,既香酥又柔软,吃时不粘口,不噎人,吃过之后不觉得口干。由于不添加任何佐料,无油,方便携带贮藏,成为人们馈赠亲友、旅游返乡携带的风味特产。
乳山喜饼
乳山喜饼又称媳妇饼、果饼,属乳山市特有的特色传统面食。主要用麦面、糖、鸡蛋等原料经烘烤机器烘制而成。成品后,色微黄、香味扑鼻、口味独特。
它在乳山地区最突出的作用是婚庆、喜聚、宴会后,发给每个参与人以4个为标准的传统食品,故称“喜饼”。长久以来,乳山喜饼保留了传统喜饼的正统原味,喜饼因其口感松软、味道香美、便携等优点,赢得了市民的喜爱。
乳山喜饼到底是从何朝哪代沿袭下来的呢?没有一个人敢断然说出个子丑寅卯。早就有史学家研究证明,东夷文化是指以山东为中心的东部地区的文化。乳山是齐鲁大地的一部分,于是有人猜测,喜饼应该从东夷文化兴起时就有,这一点没有见过确凿的历史记载,不敢妄下定语。但是,刘备带着喜饼去娶孙尚香的故事,却是眼下最早记载喜饼由来的典故。
脉田糖瓜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在威海许多人儿时的记忆中,只要到了腊月,就有了香甜可口的糖瓜吃,那种甜蜜滋味至今还萦绕在唇齿间。
“高村的火烧,脉田的糖,文登的包子不用尝”,在威海,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其中,“糖”指的就是文登区高村镇脉田村制作的糖瓜。百年来,脉田糖瓜制作者凭借着老手艺,不添加任何糖分和漂白粉,用雪白的大米和香甜的小麦做出酥脆可口的糖瓜。
每年一到冬闲时节,从小雪到雨水,村里人便开始制作糖瓜,并在小年前达到高潮。“腊月廿三,人们要祭灶,就要用又黏又甜的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人们以此盼望灶王爷能够“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后来也就有了“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爷要上天”“糖瓜祭灶,新年来到”等谚语。
蜢子虾酱
蠓子虾,算得上是威海的绿色特产。威海地区的蜢子虾多以渔民自己捕捞为主,蜢子虾酱也可以自家加工。经过推虾、洗虾、腌虾这几个步骤后,虾酱才能上桌。而且腌制的时间越久,鲜味儿越沁人心脾。做好后颜色紫红、呈粘稠状、气味鲜香,且存放时间越长,其香味越发醇厚浓郁。
但就是这看似很平民的酱料,却是威海地区极富特色的海鲜调味品,其独特的鲜咸香味是任何调味品都难以替代的。蠓子虾酱的生产工艺在荣成早期就形成了。大清雍正年间,荣成蠓子虾酱被誉为地方特色供奉朝廷,成为御膳中的一道佳肴。据荣成道光县志记载:“荣成县沿海有蠓虫虾,经海边唐家村唐氏夕永制作上贡,并传到他乡。
虾酱的吃法多样,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一个大碗里打上两个鸡蛋,加一点蠓子虾酱和葱花、花生油,切一点茄子丁或眉豆,由于发酵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咸味,所以并不用多余的调味料。
对于从艰难岁月中走过的威海老一辈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冬天时一家人围着一大盆美味蒸虾酱的喜悦。物质匮乏的年代,在馒头里放上一点咸虾酱就算是改善生活。
胶东回水咸鱼干
冬至时节,不少胶东人家又挂起串串鱼干,密密匝匝,满满的咸香随风舞动,成为一道浓郁的渔家风景。
长在海边的胶东人对大海的眷恋,也都有滋有味地流淌在舌尖上。回水咸鱼干正是胶东渔家将捕捞的鲜鱼通过腌、晾、海水冲洗、捂制等传统技艺制成,以回水咸鱼干为代表的海味构成了“胶东特色风味”。
如今的胶东回水咸鱼干与当地食俗、渔俗、民俗愈发相伴相生。腌咸鱼、吃咸鱼、待客用咸鱼,咸鱼成了胶东人家的必备食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有着饮食文化的特点和属性,体现着浓郁的胶东民俗。
胶东回水咸巴鱼干,老一辈人吃了,忆咸思甜,慰藉乡愁;外地人吃了,感受风土民情,美味佳肴;本地人吃了,回忆滋味,余味不尽。那丝丝萦绕在舌尖上的“老味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滋味。它是人间微咸、淡涩、鱼香;它凝聚了世世代代渔家人的智慧,诠释了沿海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饮食的瑰宝,是鲁菜系的重要菜肴。
来源:花饽饽视频、图片源自庆喜楼,部分图片源自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