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吃不仅是满足果腹之需,还被赋予文化和精神,是中国伦理型文化的折射和外显,“饮食文化”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之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人们共知,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历史的教科书,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更是在《红楼梦》中占据了大量篇幅,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贾府中的饮食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文字描写,其一饮一啄,都是彼时贵族家庭日常生活的投影,是对清中期贵族阶层奢华生活的一种具体反映。
《红楼梦》中的美食简直多如牛毛,像贾母吃的牛乳炖羔羊、宝玉挨打后叫嚷着要吃的荷花莲叶羹、薛姨妈家糟的鹅掌鸭信、探春宝钗吃的油盐炒枸杞芽儿、晴雯喜欢吃的豆腐皮包子、秦可卿生病时吃的枣泥山药糕、袭人喜欢吃的糖蒸酥酪、王熙凤平时吃的火腿炖肘子、王夫人留给宝玉的玫瑰露和木樨露……
豆腐皮包子糖蒸酥酪火腿炖肘子荷花莲叶羹牛乳炖羔羊糟鹅掌各种各样的美食看着便令人谗涎欲滴,但这些都还打动不了小编的味蕾。在《红楼梦》的众多美食之中,最让小编念念不忘的要数茄鲞(读音:xiǎng)了,这道菜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一回,王熙凤详细介绍了其做法吃法,可以说是非常复杂了。
原文是这么写的:
刘姥姥道:“我知道什么名儿?样样都是好的。”贾母笑道:“把茄鲞搛些喂他。”凤姐儿听说,依言搛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这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笑道:“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半日!姑奶奶,再喂我些!这一口,细嚼嚼。”凤姐儿果又搛了些放入他口内。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得,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从前看红楼梦,最馋就是这道菜,一边流口水一边想,贾府果然富贵人家,吃个茄子都这么讲究,这么厉害。当然了,吃货可不止小编一人,茄鲞的名气这么大,也就不乏照着菜谱去做的人,但做出来的人基本上就得出一个结论:难吃。
据周汝昌先生说,有人真的按照王熙凤所说的去如法炮制,结果做出来的“茄鲞”并不好吃。又据亲口品尝过北京红楼宴中“茄鲞”的邓云乡先生说,他的感觉根本不是《红楼梦》中所写之物,而是“宫保鸡丁加烧茄子……”。
令无数吃货魂牵梦萦的茄鲞居然是一道违背烹饪常识的菜,这简直让和小编一样的朋友们伤透了心,根据两位先生的描述,认为这道菜可能就只是一道曹雪芹编出来的菜。那么为何曹公要费尽心思去编造出这样一道菜出来呢?
茄鲞目的很明确了,自然是借茄鲞非同寻常的做法来夸耀贾府豪奢阔绰,烹事精细,不同凡俗。
“茄鲞”虽为极品美食,但所有的食材却是极为普遍的,甚至冠名的“茄子”是最“贱”的食品。茄子作为贾府招待客人的极品菜肴,在做法上进行了更为考究而别致的加工,一道茄子采用了多种烹饪手法,和各色调料来搭配。不仅显示了大观园中人们对于饮食的精细,也将贾府的奢华作风展现的淋漓尽致,仅仅是一盘茄子,贾府便需要十来只鸡配着做,奢靡生活可见一斑。当然了做一道茄子都这么考究,这比捧出来什么燕翅鲍给刘姥姥吃更能显出大户人家的气派来了。
刘姥姥进大观园曹公借凤姐的嘴讲了茄鲞这道菜,与其说是在向读者介绍美食和养生,不如说是在通过美食,向以刘姥姥为代表的农民阶层展示和炫耀贾府之繁华富贵,而贾府如此做法,也为其后的败落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学人谈吃·红楼饮馔谈》文
周汝昌
《红楼风俗谭·“茄鲞”试诠》文
邓云乡
《红楼梦》饮食文化的伦理学解读——以“茄鲞”为例文
刘霞
“一只茄子,倒得多少只鸡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