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歌德(德)
文章类型/历史见闻
字数
,阅读约2分钟
众所周知,古代的百姓,官员,贵族等都需要避开皇帝的名字。禁忌制度起源于周代,“周人以禁忌事神。名终将禁忌”。秦汉时期成熟。秦汉以后,对禁忌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写进了国家法律。
避免古代一个老百姓不得不掌握的一个知识。如果他们犯了一个错误,随时可能被杀死。其实,禁忌的真正内涵要丰富得多,可分为国忌,家忌,贤忌和宪忌四种类型。我们常说避皇帝名讳是国家禁忌,这包括皇帝及其父母,祖先的名字,甚至包括太后,皇后的名字。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禁忌是国家官名,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习俗,其习俗起源于周代,成于秦代,盛于唐宋,历史绵延两千年。”禁忌有时会遇到极其尴尬的事情,比如遇到皇帝的姓氏与普通人的日常饮食读音相同。
“朱”姓是明朝的国姓,但此姓与“猪”同姓。我该怎么办?禁止人们吃猪肉?显然不是。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赤贫,对底层民众表现出深切的同情。人们吃猪肉没有问题。
但还是要忌讳,所以朱元璋改了“猪”字。朱元璋不在乎老百姓吃猪肉,这不是后人想象的,而是有事实根据的。朱元璋称帝后,要求南京百姓在除夕贴对联。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私访南京时,发现一户人家没有贴对联。
朱元璋走进这户人家,询问原因。他了解到,屋主是一名男子,靠杀猪卖猪为生。他没有贴对联,因为他没钱。朱元璋的同情爆发了。他命人拿来纸笔,立即挥舞。“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可见朱元璋并没有过分要求忌讳,但明武帝朱厚照在位时,禁止民间养猪。“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上乙镇。巡游时,禁民间畜猪,远近皆宰。田家有产者,告诸洒水。岁,丁巳改司家阳,实矣。”
上述记载出自《明实录·武宗实录》。可见,“猪”不是“猪”。朱厚照禁止民间养猪的命令下达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祭祀需要猪肉。这太尴尬了。在大臣们的强烈建议下,朱厚照只好废除了这一奇葩命令。
参考资料:《古代禁忌现象研究》,《明实录》,《武宗实录》,《历史上的禁忌范例》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李道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