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胆结石手术图,助你一目了然,轻松应对手术!胆石症,这一肝胆外科的常见疾病,常常让患者陷入纠结。关于胆囊手术,我们整理了几个关键问题,希望能为你提供明晰的指引。
面对胆囊结石,我们该如何抉择?是否需要手术?这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年轻患者,若结石较小且无症状,可以暂缓手术,通过调整饮食和定期随访来观察;而对于有右上腹痛症状,尤其是频繁发作的患者,我们通常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此外,对于高龄患者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即使无症状,也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手术,以避免急性发作带来的风险。同样,如果体检发现胆囊有萎缩等恶变风险,也应尽早进行手术。
那么,何时进行手术最合适呢?一般来说,我们建议在患者不痛的时候进行手术,这样可以避免急性炎症期的风险。对于急性发作的患者,建议在炎症得到控制后的~2个月内进行手术,此时胆囊没有炎症水肿,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恢复迅速且并发症较少。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微创还是开放手术?显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凭借其高清放大多倍的视野和精细操作的优势,已成为国际上的金标准。当然,对于腹腔镜下手术有困难的患者,开放手术也是一种选择,但此时的切口可能不会那么小。
最后,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胆囊切除手术的流程。微创手术能否彻底切除胆囊呢?尽管手头工具有限,我们还是尝试用简笔画为你展示一下手术过程。一起探索胆囊切除手术的奥秘。在微创手术中,虽然腹壁穿刺口较小,但我们会巧妙地将胆囊置于取物袋中取出。有时,若结石过多或胆囊出现水肿,我们甚至会采用特殊技术将标本剪碎,以确保顺利取出。但请放心,胆囊切除时始终保持完整,不会分块切除或残留任何部分。
那么,是否可以保留胆囊呢?这将是下一节探讨的话题。通过B超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单发或少发的结石情况。在手术过程中,必须借助胆道镜或胆囊镜来确保没有残余的结石或泥沙,因为这是避免术后结石复发的关键。
那么,胆管结石与胆囊结石又有什么区别呢?继续观察图像,我们可以发现胆管结石与胆囊结石的生长位置有所不同,其病因也存在差异。有些胆管结石是由胆囊结石通过胆囊管进入胆管所形成的,这类结石被称为继发性胆管结石。相比之下,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复发率往往较高。此外,胆总管结石有可能导致胆管梗阻,进而影响肝功能,因此通常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在胆管结石手术中,放置引流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手术区域的充分引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胆管是肝脏分泌胆汁进入肠道的唯一通道,胆管结石的切除并不像胆囊结石那样简单。在胆管切开取石并缝合后,愈合过程中切口的收缩可能导致胆道狭窄。因此,我们通常会在胆管内留置一根T形管,以预防狭窄和胆漏的发生。目前,T管通常需要留置2~3周,待造影显示无狭窄或结石残留后才能拔除。
那么,ERCP又是什么呢?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之一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通过胃十二指肠镜找到胆管进入肠道的开口,逆行插管将结石取出。这种方法无需切开胆总管或留置引流,因此创伤较小。我们建议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采用两步走的策略:首先通过ERCP取出胆管结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以实现最小的创伤和最快的恢复。然而,ERCP并非万无一失,有时可能无法成功,且费用相对较高。
关于胆囊切除后的生活影响,患者需注意,胆囊的主要功能是浓缩和贮存胆汁。在胆囊切除后的短期内,患者应遵循低脂饮食,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通常,在术后2~3个月,胆管会逐渐代偿性扩张,发挥部分胆囊的作用,此时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对生活的影响将逐渐减弱。因此,胆囊切除术后复查发现胆管轻度扩张属于正常现象,患者无需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