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冬病夏治”?
指在夏季治疗冬季易发的病,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重要特色,其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是事半功倍。治疗方法以艾灸、穴位敷贴、拔罐、中药内服为主,其中以穴位敷贴最方便显效。每年一进入“三伏天”是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之时,同时也到了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的病夏天治。“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过敏性鼻炎等。而“夏治”是指在夏季疾病缓解之时,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合而为一的,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一样,生于春天,旺于夏天,收于秋天,藏于冬天,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在冬天寒冷的日子里,就容易受到风寒袭击,导致哮喘发频繁作。夏季是气血经络通畅,皮肤腠理完全开泄,易通过经络直达患处,三伏天时,人体的阳气在一年中最旺盛,因此也是治疗阳气虚弱所致的冬季常见疾病的好时期,例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由于虚寒内胜而导致的胃炎,虚寒性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虚寒性痛经、月经不调、冻疮及免疫功能低下及亚健康状态等。
在冬病夏治治疗中大家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是时间的选择。最好在头伏、二伏、三伏上午11点以前贴完“伏灸膏”。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午时是一天中的阳中之阳,中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这一时辰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
其次在贴药期间,最好少去空调房。因为人遇冷受寒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吸收。外贴“伏灸膏”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否则固定药物的胶布会脱落,影响贴敷的效果。
第三是时间的控制。我科每年的药粉会根据前一年患者的反应而稍做变动,贴敷时间一般为4—6个小时。贴敷后患者可感局部有轻微灼热、痒感,为正常反应;如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贴敷一般不应超过6小时。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者,应再缩短贴敷时间。
第四是特殊情况的处理。患者如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贴敷处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水疱,属正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干燥即可或局部涂抹烫伤膏;如果水疱较大或有渗出,可用消*过的针刺破水疱,用消*棉球吸干水疱中的渗出液;如果渗出液较多,医院让医生处理。
第五是日常的护理。在饮食方面我们建议以清淡为宜,尽量避免食用寒凉、生冷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尽量避免烟、酒、海鲜、辛燥等食物。“伏灸膏”取下后可以用温水洗澡,但不要用力搓贴敷的部位。如果贴敷部位出现较大的水泡,尽量不要使之破皮,也不要包扎,可到治疗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伏“冬病夏治”时间:
头伏:年7月13日——年7月22日
中伏:年7月23日——年8月11日
末伏:年8月12日——年8月21日
即日起可去我院以下科室或电话预约冬病夏治特色治疗!
儿科
儿科利用中医理论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冬季多发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冬病夏治”项目在我院小儿科开展多年,疗效显著,得到广大小患者和家长的认可。
哪些疾病适合三伏贴: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皮毛相表里,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儿;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儿。
治疗期间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燥热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是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敷贴时间:
今年三伏有40天,三次为一个疗程,每年贴1个疗程,连续3年;每次间隔7—10天左右。去贴敷当日,最好穿着宽松、色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性皮肤者宜在浴后或清洗背部后进行贴敷,避免出汗,否则易使敷贴药膏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