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粤娘胡姬太娇,珍馐美馔太妙,越想越味道,索性唤盅蛇羹小菜更要配叉烧,凉茶落肚才算七分饱。——《天南歌》
说到吃,大家的脑海中就会想到很多很多的美食,当然呢,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我觉得啊,古代为什么总有战争,起义,因为百姓年年种那么多的粮食,年年被朝廷收上去一大半的粮食,要是碰到个旱涝灾害,更是连自家的米缸都要清,吃不饱,又过得不好,百姓就有怨言,国家自然无法长久。
再想想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不是“最近咋样啊?”而是“吃了没?”可见在那个年代,吃饭还是一个大问题,曾经有人回忆过中国近历史上一次大饥荒,很可怕,农田颗粒无收,老百姓到处挖野菜吃,野菜吃完了,就啃树皮,树皮吃完了,人们还是饿,这么办?突然就看见了一只老鼠,但是呢,并不抓它,而是跟着这只老鼠,找到它的老鼠洞,找见以后,立马挖开,就能看到老鼠洞中老鼠屯的一点点粮食,就是这样一点点,人们也是疯狂抢着,可还是饿,有些人就看上了那些已经饿死的人,可是到底人还是有着一点人性,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吃土填饱,所以不少人死于“胃积食”。这样的灾难,虽然短短一年,却饿死了将近万人。
饮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吃,因为吃食物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以前人们追求能吃饱,过去人们追求的是吃得好,现在呢,人们追求的是吃的健康,养生。改革开放那段时间,人们几天才能,才舍得吃一顿白面做的饭,而现在,人们更加喜欢的是粗粮,当然这不能说人们是越活越回去,因为早在很久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在注重饮食文化,这可是我们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人对吃还是很有讲究的,讲究着色香味俱全,烹饪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儒家文化在古代可以说是起主导地位的,那么儒家有多注重饮食,养生呢?从孔子来看,孔子吃饭是有要求的,正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物原料要越精细越好,烹饪越细致越好。米发霉了就不要再吃了,鱼发臭了,肉质变了,也不能吃,色泽异样的食物,更不能吃了,气味不正常的食物,不能吃,食物烹饪的方法不当,也不能吃,还没到吃饭的时候就更不能吃饭,肉啊,必须要切得方方正正的,否则就不吃,没有调味的酱料也不吃。吃饭时肉的数量不能超过主食的数量,酒只能喝一点点,可能就是小酒怡情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吃饭必定要有生姜。
其中生姜的养生,保健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出面淋雨,来点生姜驱寒,女子经期疼痛,来点生姜红糖水,温经散寒,老年人每日来点生姜,健身祛病。
孔子这一饮食原则,后来也影响到了一部分鲁菜的做法风格。其文化品味极高,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菜谱和烹饪方法。
人人都爱吃,人人都离不开吃,关于饮食的文化还有很多,我们下期再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喜欢还请多多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