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饮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类案检索运用场景与规则方法
TUhjnbcbe - 2023/3/22 21:43:00

类案检索,是指对与待决案件要解决的争点问题相关的案例进行检索和运用的活动。对于一线办案人员来说,“类案”是辅助判断决策的信息,寻找和运用这些案例是办案必备技能。笔者结合办案工作和理论研究,总结了类案检索的运用场景、思维方式、规则与方法。

类案检索运用场景及思维方式

类案检索的运用场景。根据检索内容不同,类案检索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一是法律适用型类案检索。检索某一法条、司法解释条文的应用情况。例如,实务中如何认定刑法第条第2款规定的“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二是事实查明型类案检索。检索某一特定事实的认定问题,比如借款诈骗类案件中,一般如何认定犯罪嫌疑人的“非法占有目的”。三是证据采信型类案检索。比如,连续讯问超过一定时间且无证据表明保证饮食下的讯问笔录,是否作为非法证据排除,“先供后证”与“先证后供”的区别,等等。

类案检索背后的思维方式。在我国,类案检索背后反映的是成文法与判例法的综合思维。作为成文法国家,传统思维模式是演绎推理,即经典三段论模式,从大前提、小前再到结论。在规范与事实之间循环往复,建立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则之间的涵摄关系,进而推导出结论。判例法主要是演绎推理,其推理过程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在我国语境下,成文法才是法源,类案检索主要是运用案例辅助对抽象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就是解释大前提,明确大前提的内涵,增强大前提涵摄小前提进而得出法律结论的说服力,进而增强意见的正当性、合法性。这个思维过程是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的结合,思维过程其实是先类比、后演绎。

类案检索“寻找”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对于办案而言,根据需求的不同,类案检索主要有两种路径:

一是由规范到案例。有时待决案件是一个非常少见的案件,比如传染病防治失职犯罪案件;或者想做一个涉及某个法条的法律适用情况的研究,如关于刑法第条第2款规定的“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贪污的适用情况。既可以直接在案例库中输入“传染病防治罪”,也可以先在法规库中找到刑法条文第条或者第条第2款,很多数据库会将该条款与适用该条款的案例相关联,只要点击链接,基本上可以查到适用该条的案例,再通过浏览或者进一步限缩关键词就可以研究相关条款的适用情形和处理结果。

二是由关键词到案例。实践中,更常见的是从关键词到案例的检索。此类检索的要点在于快速、准确地确定待决案件与检索目标案例之间的连接点,即“关键词”。案例检索的关键词,大致可以划分为“规范性关键词”和“非规范性关键词”,前者是法律规范中界定、表述的概念、术语、事实等,如案由(罪名),自首、立功等量刑概念以及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占有、共同犯罪、追逐竞驶等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后者是法律规范之外的自然事实或者通俗用语中的一些概念、表述,比如领导干部、App、情妇、泡打粉等等。对“规范性关键词”的掌握是法律人的基础能力,简单说就是对法律规范即法律推理中的“大前提”的解构、掌握、识别能力。专业者遇到一个待决案件,会凭借法律知识储备和司法经验判断出大概要适用哪些规范、法律,也能迅速地将自然事实转化为法律事实和规范性关键词。如将贿赂案件中出现的非规范性概念“情妇”转化为规范中的“特定关系人”等等。而对非规范性关键词的选取更多地考验的是办案人员能否敏锐地抓住待决案件重要且具有特征性的自然事实。

关键词到案例检索的基本步骤为:

1.整理法律事实,析出争点问题。首先应整理出与法律要件相对应的争点事实及争点规范,并有层次地整理出核心事实、重要事实和其他事实情节。凭借司法经验,对争议问题得出初步结论(一种或者几种结论),进而明确检索案例的方向。梳理出法律事实和争点问题,基本上就可以明确跟法律争点相关的用于检索的关键词,包括规范性和非规范性的关键词。

2.利用关键词识别、锁定目标案例。比如,要查找由行贿人代持赠送给受贿人的股权的行为是否构成受贿既遂的案例。通过依次或者同时输入(依次还是同时输入取决于数据库的设置特点)“受贿+干股+既遂/未遂”的形式就能锁定。这里受贿、干股、既未遂都是规范性关键词。在有的案件中则需要通过“规范性关键词+非规范性关键词或者特征性争点事实”组合的方式锁定案例。比如,要查找涉及通过App收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如何认定犯罪的案例,那么关键词组合就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App”,这里的App是一个非规范性关键词,但却是与待决案件密切相关的特征性关键词。要按照需要选择关键词以及关键词组合。

3.快速浏览检索案例内容或者设置其他条件,进一步排除不相关案例。判决书中检察机关指控、辩方答辩意见、法院查明、法院认为、法院裁决部分往往是最需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类案检索运用场景与规则方法